心理学考研谈谈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症(心理学考研复试专业词汇)





原标题:心理学考研:谈谈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症







今年4月末,台湾女作家林奕含在家中,上吊自杀身亡。



她高中被补习班老师



原标题:心理学考研:谈谈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症



今年4月末,台湾女作家林奕含在家中,上吊自杀身亡。

她高中被补习班老师性侵害,精神受到强烈刺激,以至数年后仍然无法走出。

生前,她说每天只想三件事:要不要吃宵夜、要不要吃止痛药、要不要自杀。

她的采访视频,更让人深切体会到她莫大的痛苦。

她说:“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是房思琪式的强暴”。

这一切所表现出来的痛苦,也仅仅是ptsd所能解释的了。

下面就由 心理学组老师来为大家讲讲ptsd

· · ·

complex ptsd,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症,一种由长期、重复的创伤所导致的心理疾病。

其复杂性、痛苦程度,远远驾驭在ptsd之上。

林奕含书中那句“已经插入的,不会被抽出来”,是沉痛而精准的描述。

绝望空虚的感觉,像黑洞一样无边无际。有时连治疗者,都觉得要被吸进去。

一种创伤后的深渊:

更长、更多、更复杂的痛苦

complex ptsd,顾名思义,复杂性ptsd。是一种类似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心理障碍。



中文学名“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又称复合型创伤)

这种心理障碍由重复的、长期的创伤造成。包括因照顾者或其他不对等的人际关系带来的伤害或抛弃。

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里”痛苦经验再现“的症状,表现在c-ptsd的病患身上,会变成强迫性意念。

他们经历过更多的、更长时间、更复杂的创伤——童年受虐、被疏忽照顾、长年累月的家庭压力等。

这种疾病杀伤力非常的大,对自我认同有强烈的毁灭效果,治疗很困难,需要投入许多心力。

他们可能会感觉不稳定,没有自主感,好像随时随地都可能流出眼泪。

他们可能会感到不被爱,觉得自己的任何成就对别人来说,永远不够好。

他们可能会强迫性远离身边的人,独居独处,这样就没人知道他们可能会做出什么事来。

他们害怕与人建立亲密的友谊,以防亲密关系带来的伤害。时时刻刻都防御着下一次创伤来袭。

他们可能还会觉得一切问题都会随风消逝,这种消极避世的心态往往让他们连最简单的事情,也无法处理。

c-ptsd的症状和表现:

那是另一种程度的深重悲苦

c-ptsd的患者起病很早,一般年轻时,就已经出现心理障碍或情绪问题。

ptsd本身的症状就多达20项,而c-ptsd则更复杂。

在医患关系还没有稳固时(c-ptsd病人人际关系本就较为疏离 ),他们往往没有办法讲出隐晦的创伤经验,这也很容易被诊断成双向障碍(躁郁症)或边缘型人格障碍。

虽然dsm-5在讨论新的诊断准则时,并没有把c-ptsd从ptsd细分出来(原因是症状雷同性有92%)。

美国nih仍然认为,这群病人需要不一样的照顾,有可能会被列入icd-11。

c-ptsd的特征

患有c-ptsd,主要会呈现出“人际关系障碍”、“负面自我概念”、“情绪调节困难”及“人际敏感度过高”等。

这些外显行为,按攻击性的朝向,又可分为三种:

攻击性向内:饮食失调、抑郁、物质滥用/酗酒、逃学、辍学、滥交、关系成瘾、“受气包儿”综合症(圣母情结:总是选择可怜的伴侣,试图取悦一个永远不会高兴的人)。

攻击性向外:盗窃、破坏财物、暴力、成为控制狂。

其它:过度警惕;对其他人(特别是伴侣)感知偏颇甚至蒙蔽;总是选择容易受伤的职业;或选择成为“修复者”,比如治疗师、调解员等。

重症c-ptsd特征

有多个精神科诊断、出现很多不同的症状,临床难诊断。

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多次入住精神病院。

记忆问题,例如:在没有酒精或药物影响之下“断片”、心因性失忆、对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毫无影响、遗失时间、无法回忆一些创伤经历。

创伤后症状,例如:失眠、噩梦、闪回、创伤记忆在脑海重播、躲避某些令自己惊慌的人或东西、过度警觉、注意力失调。

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比如:幻觉、幻听、脑海里听到声音(尤其是小孩子的哭闹声或“另一个自己”的说话声)。

严重的内心矛盾,例如:极端的情绪改变、难以控制的行为、瞬息万变的想法或念头。

身份转变,例如:有另一个性格部分占据了你的身体、身体仿佛被其他灵魂或意识控制着、“鬼上身”现象、脑海里的声音“出来”占用了你的身体。

感觉丧失、情感麻木,或仿佛灵魂离体,或觉得身体不受自己控制。

令人困扰的身体症状或生理问题(比如:痛症、胃抽筋、短暂失聪或说话困难),但却找不到生理病因。

其它问题:人际关系不稳定、容易受伤、自我伤害、成瘾行为等。

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原因

逃避:习惯性退出与他人的关系。这是一种为了减少被拒绝,担责任,受批评或糟暴露的风险而采取的防御措施。

指责:不去寻找处理问题的方法,而是寻找制造问题的人问责。

灾难化:习惯性自动假设“最坏情况”,把小问题都定性成灾难性事件。

“控制我”综合征:必须与具有控制型自恋,反社会或冲动特质的人建立关系。

否认:相信或想象一些痛苦、创伤的情况,而相关事件或记忆客观上不存在或没有发生。

关系成瘾:成年人对其他人的长期的不当依赖。依赖内容包括个体健康,生存生计,决策决定,个人幸福和情绪稳定。

抑郁:长期而过度的心境低落,即使现实事件结束了依然走不出来。

逃离幻想:想象自己到了一个更快乐,更有希望的地方。

对被抛弃的恐惧:认为自己会遭到他人拒绝,丢弃或被人替代的不合理信念。

在关系中过度警惕:持续对他人的行为、评论、想法过度关注。

认同障碍:具有扭曲或不一致的自我认知。

习得性无助:即使力所能及,也深信自己无法掌控形势。

低自尊:一种与现实不一致的消极扭曲的自我认知。

惊恐发作:恐惧或焦虑的急性剧烈发作,常伴有躯体症状,如过度换气,发抖,出汗和发冷。

自我憎恶:对自己、言行、种族和人口学背景的极度憎恨。

选择性记忆或选择性遗忘:以加深偏见、增强不良信念或只关注自己期望的结果。

如何拯救你:应对c-ptsd治疗思路

目前临床上鲜有对c-ptsd治疗方案的研究,但作为咨询师,我们大致可遵循这样几个思路:

情绪调控策略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为失去的,无法挽回的东西做哀伤处理;

识别已经失去,但可以修复的东西;

根据需要,辅以抗抑郁药物。

创伤记忆叙说

narration of trauma memory

承认创伤是真实的、重要的,是不应该发生的;

承认创伤来自比受害者更强大的事物,因此无法避免;

接受复杂性ptsd本身的“复杂”性质——对早期创伤的反应可能导致了额外的,不应发生的二次创伤。

认知重构

cognitive restructuring

意识到从创伤中恢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容易;

将问题分为受害者可以解决的问题(如个人改善目标)和受害者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失控的家庭成员的行为)。

焦虑与压力管理

anxiety and stress management

消除、远离创伤或虐待的根源;

聚焦个人生活中可以改善的内在因素,学会基本的压力管理;

通过冥想、内观等方法控制情绪,矫正行为障碍,培养注意力。

人际技巧

interpersonal skills

把受害者安置在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中,让他们发现自己并不孤单,成功了有人认可,挣扎时有人支持。

从绝处逢生:c-ptsd的自我救赎

对于正在从c-ptsd中康复的人们来说,坚持有效的自我调节也是非常重要的自助手段。

学会识别你的创伤事件“触发器”。

有时我们对其他人看起来很小的事情感到非常的不安。有时我们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很难过,而往往别人认为我们是“反应过度”。当这种情况发生时,通常意味着有早年的创伤不断刺激着我们。

内观自己的感受也很重要,例如,当你生气时,你的心跳真的很快吗?当你紧张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忐忑不安吗?我们的身体会向我们传递忠实的信息,通过调整这些“躯体信息”,你可以识别并改变自己身体的感受,使你不会总感到如此紧张。

尝试日记,绘画,听音乐,深呼吸,瑜伽或运动打消伤心的感受和想法。尝试新的应对技巧,看看不同情况下最适合用哪种技巧。

比如当你精疲力尽时怎么办,当你满怀消极想法时怎么办?当你情绪激动时怎么办?

另外要探索能让自己感到身心安全的方法,比如冥想可以降低焦虑,而运动能增加自我掌控感。

打不倒我的能让我们变得更强大,每个人都可以有力量改变自己的生活。

希望这个世界上能少一些房思琪式的悲剧,多一些救助的渠道和支持的鼓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