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活感到迷茫焦虑快来看看这几位优秀民大人怎么说!_张慧玲...(对大学生活感到迷茫怎么办)





原标题:对大学生活感到迷茫焦虑?快来看看这几位优秀民大人怎么说!



这是中南民族大学第 2971条推送







你是否在为每日效率低下而


原标题:对大学生活感到迷茫焦虑?快来看看这几位优秀民大人怎么说!

这是中南民族大学第 2971条推送



你是否在为每日效率低下而苦恼?

你是否在为绩点刷不高而惆怅?

来看看这四位优秀民大人

在大学期间

是如何平衡学习与娱乐

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的吧

张慧玲 美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



美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张慧玲,留学至意大利米兰新美术学院(naba),曾获2021~2022年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2021~2022年度优秀导生荣誉称号,2022民舞大赛校级团体二等奖,2022~2023年度仁东奖学金,2022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校级一等奖及优秀团队等奖项。

01

目标为先,稳步前行奔赴艺术之塔



拿到我校美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是张慧玲朝着艺术殿堂迈出的重要一步,不过很快,她便有了新目标。一入学,张慧玲通过班助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和家人讨论了本专业就业前景、升学考研、留学等相关问题后,她定下了前往意大利留学的计划。

此后,她开始有意识地搜集意大利米兰这座艺术之都的信息,并通过老师和同学们的牵线搭桥,联系到了正在意大利留学的学姐。学姐的亲身经历,让张慧玲对米兰有了更多的认识和向往。



“ 世界并不在你的地图与笔记里。”为实现自己的留学计划,张慧玲首先要攻克语言关。为了迅速入门,张慧玲找到了已经获得意大利语硕士学位的专业老师来学习正确的发音,日常坚持跟随教材内容练习听力、背诵课文,并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记忆重点单词。在学习意大利语语法方面,张慧玲认为,提前牢记动词变位,找到规律是很重要的一点。在课后的巩固环节,她也会使用语言学习app,通过日常对话 助她熟悉意语环境。

本着一国语言是一国民族文化载

体的想法,张慧玲在学习意语的过程中也不忘了解意大利的相关文化。她笑着说:“这对美术生的专业学习也是一项很好的加持。”

02

全心全力,积极实践传播文化之花



作为从云南来到民大的艺术类学生,对家乡传统傣族文化的传播是植根于张慧玲内心深处的“执念”。她加入了美术学院文艺部,后来又担任民舞组组长,带领队员们参加了两届民舞大赛,获得了不俗的成绩。

大三那年,张慧玲和她的队员们将多个民族舞蹈串联在一起,又把各民族的音乐重新适配剪辑,形成了一支极具民族原生态特色的原创舞蹈。张慧玲回忆:“在准备的过程中确实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协调队员的时间、加强基础训练、缓解队员的倦怠和疲惫等方面都不容易,但最终我们坚持下来了,还获得了校级二等奖的好成绩,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段难以忘却的美好回忆。”



除此之外,张慧玲还带领团队成员进行暑期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拍摄傣族舞蹈宣传视频,期间自创脚本,自学剪辑。作品上传至社交媒体后,获得校内外广泛关注,该团队最终获得了校级一等奖和校级“优秀团队”的荣誉。在调研期间,他们与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硕士研究生取得了联系,通过频繁的沟通交流以及资料分享,他们团队创作了一支在动作、音乐、总体风格上都非常适合教学及表演的傣族舞剧目——《勐尤芬芭美》(意为:她在雨林中)。

完成舞蹈学习后,张慧玲团队在西双版纳地区进行取景,涵盖了包括树林、澜沧江、稻田、傣式建筑等极具特色的当地景观,通过不同环境、不同服饰的变化,全方面展现了傣族舞蹈的魅力。张慧玲说:“我们团队很满意最后呈现出的视频效果,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对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还让更多的人认识并爱上这些文化,这对我们来说是十分值得的。”



03

坚定信心,心怀理想开启海外之行

民大四年的学习生活,让张慧玲遇到了很多给予过她 助的专业老师和同学,是他们让她的艺术之树成长得更为茁壮靓丽;更有意义的是,她在民大结识了一群和她一样热爱家乡文化的朋友,无论是在美院民舞组一起坚持练习、弘扬傣族舞等各种民族舞蹈的舞友,还是在社会实践中同样来自西双版纳、为宣传傣族舞和傣族文化积极实践、广泛宣传的队友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坚定了张慧玲学习艺术,回报家乡的决心。



意大利米兰新美术学院为张慧玲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她也希望能在意大利,通过自己的舞蹈让更多的人喜爱并关注傣族舞。对于专业学习,张慧玲说:“在未来读研阶段,我会以更加国际化的时尚视角,尝试更多的方法来实现民族文化主题的创新设计。 毕业后我希望能够再次回到云南西双版纳,以更加专业、多元的方式,继续投身到民族文化事业中去。”

目前,张慧玲还在家乡实习,她积极向接触到的非遗传承人和同样热衷于文化事业的前辈学习,从傣舞到全面系统的版纳文化。她将秉持着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开始未来的留学生活。

刘昕雨 法学院法学专业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19-2020学年度校级三好学生、连续两年获得优秀学生奖学金及大学生英语竞赛奖项,第十九届“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优秀辩手、2021-2022学年度法学院学生会主席、保研至华中师范大学……“学会劳逸结合,学会独立思考、充分利用时间来充实自己。”是刘昕雨总结出的一套方法。

01

初入大学,积极探索

出于兴趣,刘昕雨选择了法学专业,开始对法律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学习之余她还加入了院级学生会,参加了新生杯的辩论队,这为她汲取学生工作经验与辩论经验提供了坚实支撑。从最开始的不敢跟陌生人讲话,到后来担任法学院学生会主席,在辩论场上熠熠生辉,这都是三年以来她的收获与成长。



02

一丝不苟,持之以恒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先。”刘昕雨认为,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多读书总是不会错的。“平时上课要紧跟老师的思路,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性,还要多阅读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在潜移默化中加强我们对于这门学科的理解。”她用实践证明,不懈怠每一堂课,扎扎实实就一定能取得显著的进步。



面对未知选择,大三上学期的刘昕雨陷入焦虑与迷茫,不知道接下来要怎样规划。好在她及时与父母老师及同学进行沟通以调节心态,逐渐厘清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03

磨砺自我,向阳而生

大三时,刘昕雨参加了一场由清华大学主办的全国性模拟法庭辩论赛——理律杯,参赛总时长达到三个月,那段时间对她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 助,“我认为这场活动使我学会将法学知识、实务、语言表达能力相结合,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提到给学弟学妹的建议,“专业成绩和英语能力至关重要,以平常心勤勤恳恳的对待每一份学习任务,充实自己的生活,一定会有所收获。”她答道。



李睿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生医工程竞赛国家级奖项、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省级奖项、蓝桥杯大赛省级奖项、优秀学生奖学金、优秀志愿者称号……一份份耀眼夺目的荣誉证书是李睿这四年时光里奋斗的见证。

01

学无止境,热爱永恒

从步入民大的第一年,和很多新生一样,李睿也常常感到迷茫,对抗迷茫的办法是实干。李睿延续了高中学习的好习惯,上课认真听讲、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偶尔刷刷题、遇到难题埋头钻研……一切似乎都已经成为日常。这一套学习方法看似枯燥,但培养出的好习惯给他优异的学习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很多人看来,李睿所学习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一个冷门、难就业的专业,但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李睿来说,只要能让他从中感受到乐趣,那就是好的选择。当被问及是否有对某一学科感到枯燥的时候,他笑着回答:“没有啊,我觉得都挺有趣的。”随着学习时间的加长,李睿心中的热情只增不减。他不断地寻找着自己的兴趣所在,通过学习来提升自我,不仅如此,他也不再以获取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全心投入到学习实践中去,希望能借此创造出价值。

02

成长路上,学业兴趣两不误

爱好编程的李睿在大二专业分流时选择了医学信息工程。当谈起这个专业,他喜不自胜,像捡了个宝一样。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学业压力也越来越大。但李睿并未因此消极对待,反而更加专心,在不落下每一门课的前提下,主动扩大学习面,正如他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推动下,他自学人工智能,深入了解相关知识,最后完成网络对图像的分类问题。



与此同时,李睿还参加过不少竞赛,连续两年的生医竞赛人工智能赛道、蓝桥杯编程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的获奖名单上都有他的名字。都说竞赛是锻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最好方法,一次接一次的竞赛,虽然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汗水不是白流的,换来的是一个更加顽强、更具吃苦精神、思维逻辑能力更强的他。一张张光鲜的荣誉证书背后承载的是青春、是血和泪,更是他的荣耀。

03

醉心科研,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立足现在,遥望未来,李睿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如今已成功推免至东北大学的他,决心读完研后再读博,然后参加工作,继续在科研领域发光发热。李睿被东北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所打动,他认为自己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历而选择读研,而是一心想投入科研工作,渴望用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解决现实问题,实现医工结合。

当谈及科研工作的苦和累时,李睿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出一句:“当代青年不怕苦不怕累,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一句简单的话语,便反映着他心中对科研的激情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回顾李睿的大学生活,从一个迷惘青涩的少年成长为一个承载家国情怀、有着坚定信念的人,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骄傲,更是民大的自豪。他也常这样感慨:“大学生活,应该是带有一点苦味的,不能一味地去享受。”当然,苦过之后会更甜。

珍惜当下,展望远方,在历练和沉淀的过程里,每个人都能有所收获。未来路上,李睿依旧会坚定他所热爱的东西,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兰琼 民族学

19级民族学专业兰琼, 曾获2020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三次优秀奖学金,两次国家励志奖学金,两次“大学生创新标兵”荣誉称号,发表一篇ei会议论文, 保研至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



01

乘风破浪,踔厉奋发

在朋友们眼中,“拼命三郎”“目标清醒”是兰琼的标签。面对大学里一个接一个的挑战,兰琼铆足了劲,努力在每个阶段都做到最好。她每天迎着朝阳出门,踏着星辰回宿舍,在图书馆、食堂、宿舍,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面对规律到有些枯燥的生活,兰琼表示:“常常担心大家觉得我是一个无趣的人,没有广泛的社交,没有丰富的日常,可是这就是我的大学生活的常态,我也很喜欢这样的学习状态。”



只要有课,兰琼都会早早到达教室,争取坐在最前面,以便在课堂上更好地集中精力,和老师沟通。她也乐于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要把课本从厚读薄,再从薄读厚,及时有序地复盘,将老师讲授的知识加以自己的思考与理解,并以自己的体系归纳总结,方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一下课,兰琼就迫不及待地往图书馆里“钻”,她觉得在图书馆良好学习氛围的渲染下,更能保持高效的学习。

02

心有所往,终至所归

保研的枪声正式打响时,成绩排名成了必争之战。有限名额的竞争促使所有人登上了相互比拼的擂台,成绩、绩点、排名萦绕兰琼心头。焦虑在这场保研竞争中是不可避免的,这一点兰琼深有体会。但兰琼在接纳焦虑的同时,仍认真听好每一节课,尽心准备好每一场考试。



她认为,焦虑其实很大程度上来自自己的不作为,当真的沉住气,为了目标忙碌起来时,焦虑就会被抛到九霄云外了。发现自己不能很好地平衡社团和学业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兰琼主次分明,选择退出礼仪队、学生会等社团活动,全力在学习这条狭路中冲出重围。“每个人都有擅长和不擅长的东西,你想要得到点什么,就一定要放弃一些东西,在我选择保研这条并不容易的路时,便考虑得很清楚。”面对这一取舍,她坦率说道。

03

学会独处,闲庭信步

兰琼认为学会独处是大学的一堂必修课,但每个人要去探索适合自己的独处方式,对她来说,独处的方式就是看书。兰琼说:“我本来并不常看书的,高中迫于学业的压力,从来没有非常宽裕的时间进行阅读。2020年疫情爆发在家上网课的那一段时间,自己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家除了上网课就是看书,这一看便入了迷。”

大学期间,书籍这位朋友一直陪伴着兰琼,给不同阶段、不同心境、不同状态下的她带来精神支持。当学习在状态时,她抓住机会认真钻研专业书籍;心情低落时,她就会选择一些风格轻快的文学著作来调节心情。对兰琼来说,看书已经变成了一种日常生活习惯。



她笑称自己的保研之路更像打怪升级的闯关游戏,关关难过关关过,逐步攻关一个个难题,奋力挑战一个个极限。也正是因为她踏实走好的每一步,一路保持的奋斗姿态,让她终收获鲜花和掌声。



让我们一起向榜样学习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在人生的旅途上

乘风破浪、锐意进取

在希望中启程

在拼搏中成长

少年心事当拏云,志当存高远

不知道看到这里的你

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什么规划呢

快来评论区分享吧



end



推荐阅读

大写的优秀 | 文理双开花、多次斩获国奖、保送同济大学直博!她就是......



教育梦想心手相传,赤忱的爱献给家乡丨她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山有嘉卉,心怀鸿鹄 | 专业第一,获奖20+,实践成就“她力量”



晚上六点四十,来教学楼定格这些身影



国家民委“三全育人”模范:王春台



中南民族大学

图片来源 | 受访者

文字来源 | 李星瑶、周继瑶、彭玉娇、牛馨艺

编辑排版 | 李雨施

责任编辑 | 刘虹

投稿邮箱 | weixinminda@163.com

-scmzu 1951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