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南京艺术学院品文化遗产方向考研详讲_文化产业(2019年南京艺考考点)





原标题:2019年南京艺术学院品文化遗产方向考研详讲







一、人文学院概述: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是伴随国内外文化产业和文化事



原标题:2019年南京艺术学院品文化遗产方向考研详讲



一、人文学院概述: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是伴随国内外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在全校实施学科拓展战略的背景下,依托文化基础教学部而成立的教学单位,主要负责发展新兴实用类“大艺术”专业和承担全校公共课教学。2006年艺术管理专业开始招生,方向分为音乐、美术2个类别,2013年艺术管理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名称在普通高考二本招生;2008年文物修复专业开始招生;2009年文化遗产专业开始招生,方向分为城遗和非遗等2个类别;各个专业均已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并且面向全国招收文化遗产保护方向、中国艺术文献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设有艺术管理系、文物修复系、文化遗产系、艺术史论系和文学教学部、外语教学部、体育部等教学组织,,目前在校学生736人;教师6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4人,博士9人,硕士38余人,3人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获得中国博士后基金会奖励;外聘兼职教授20余人。

坚持按专业大类招生、按专业方向培养的原则,全面推进学分制教学改革,完善基础性和开放性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注重专业理论学习,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深化教学内涵建设,春季学期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公开课活动,秋季学期举办骨干教师教学观摩课活动,引导教师在人才培养转型、教学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作出积极的探索,努力形成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钻研教法,探索教改的良好风气。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设有艺术管理系、文物修复系、文化遗产系、艺术史论系和文学教学部、外语教学部、体育部等教学组织,,目前在校学生736人;教师6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4人,博士9人,硕士38余人,3人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获得中国博士后基金会奖励;外聘兼职教授20余人。

二、初试科目详解: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711艺术概论

④819文化遗产保护综合理论

⑤919专业论文(文化遗产保护)

三、参考书目详解:

1.《艺术概论》,王宏建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

《艺术概论》为高等院校艺术基础理论教材,是文化部教育科技司组织编写的《中国艺术教育大系》重要选题之一。

《艺术概论》是在文化部前艺术教育事业管理局一九八一年组织编写的全国艺术院校统编教材《艺术概论》的基础上,吸收了现当代美学和文艺学研究的部分新成果,结合八十年代以来新出现的各种艺术现象和艺术问题,针对艺术院校学生当前的文艺思想实际,重新编写的一本艺术理论教材。

2.《中国考古学概论》,张之恒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全国各地都有十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存。这些丰富的文化遗存对研究中国古代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都有重大意义。今天中国是古代中国的延续和发展,不了解古代,不知道我们民族的过去,对于今天的建设和发展是茫然的。是否了解和重视本民族的古代文化,是衡量一个国民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

自70年代以来,中国已有11座综合性大学设立考古专业,近10座高等学校设立文博和文物保护专业,近百座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的历史系开设“考古通论”课程。近年来,社会上热 古者也越来越多。为了满足高等学校对《考古通论》教材的需要。同时让社会上的广大考古爱好者有一本科学性较强的通论性质的专,特意编著了这本《中国考古学通论》。

3.《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概论》,于海广、王巨山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概论:作者:于海广,王巨山 主编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在高校开设文化遗产保护的课程,既是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倡导,同时对开拓当代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也是很必要的。2003年在首届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会上,通过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宣言》,也呼吁各高校在文化遗产教育方面要进课堂、进教材。我们从2005年起在山东大学开设《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概论》这门课程,总体来说效果比较好,同学们也非常欢迎,但一直没有适合的教材交给学生,由此萌发了编写这本教材的想法。 国务院于2005年12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办42号)。这是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之后,以国家的名义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是权威的文件,对推动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重大意义。《通知》首先强调了在我国新的厦史条件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6-体目标等重要问题都作了具体的说明,并对各级和主管单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除此之外,我们认为,《通知》另一方面的重要意义是对“文化遗产”的框架和内容的界定。在我们中国,过去对“文化遗产,!习惯统称为“传统文化”,对“物质文化遗产”多称作“文物古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称为“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或“传统习俗”等。但是,在国际社会,近年来对这类概念已逐渐规范,为了与国际接轨,便于国际交往和文化交流,在学科界定、框架体系方面与国际社会取得一致是非常重要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在这方面也进行了规范,明确指出“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内容,都作了严密和慎重的阐述。这不仅对全国民众,也包括对遗产保护学界,都起到了统一认识的作用,规范了过去在这方面界限不清或认识模糊的问题,或者说具有明确“文化遗产”学科范畴和统一学科框架体系的意义。

4.《文物学》,李晓东著,学苑出版社,2005年。



《文物学》系统阐述了文物学的相关概念、文物研究与文物学的历史发展、文物学与相关学科、文物定名、文物分类、文物鉴定、文物价值与作用、古器物、古书画、古文献、古代文化史迹、近代现代文物、文物保护管理、文物保护技术、21世纪的文物学等内容。《文物学》是第一次系统地研究、讨论文物学各方面的问题,对文物学学科的建设有重大贡献。

四、导师介绍:

艺术管理

田川流

艺术考古

刘晔 李安源 孔庆茂 苏荣誉 万俐

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孔庆茂 刘晔 张仲谋

艺术文化学

刘承华

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

万俐 龚良 孔庆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