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2001年华中师范大学录取线)



1、北上宣言

1924年11月10日,孙中山应冯玉祥之邀,前往北京主持大局。在北上途中,他发表《北上宣言》,重申“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翻军阀,尤在推翻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明确

1、北上宣言
1924年11月10日,孙中山应冯玉祥之邀,前往北京主持大局。在北上途中,他发表《北上宣言》,重申“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翻军阀,尤在推翻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明确其反对军阀及帝国主义的斗争目标。提出:“第一步使武力与国民相结合;第二步使武力为国民之武力”,提倡革命党掌握武力进行革命。可以说是其对国民党新革命纲领的重申。同时还号召召开国民会议以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促进了国民会议运动的高涨。
2、训政纲领
训政纲领是中国国民党实行独裁统治的政治纲领。1927年国民党政府取得北伐胜利,建都南京后,便宣扬并纂改已被孙中山先生否定的建国三个时期的学说,宣布由军政时期转入训政时期。1928年10月3日由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了《训政纲领》。共6条。规定由国民党全国代_奉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选举、罢免、创制和复决四项政权;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代行政权;治权由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和监察五权组成,由国民党政府独揽执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瑞金建立的政权,成立于1931年11月7日。在该政权运作期间,颁布了宪法,发行了货币,同时将其所属控制区域称为“苏区”。因第 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被迫于1934年10月撤离江西苏区,于1935年10月转移至陕甘苏区。1937年9月22日宣布取消。
4、民生实业公司(民生公司)
民生公司是1925 年卢作孚创建于重庆的公司,次年开始营业。由卢作孚出资5万元、一条小火轮起家,发展到上亿元资本、140多艘江海轮船,逐步统一了川江航运,被美国航运业称为“奇迹”,被日本同行业视为“对手”。
民生公司后期投资于煤矿、染织、水电、钢铁、机器制造、铁路 、汽车和银行保险业,更名为民生实业公司。1952 年公私合营 ,1956 年并入国营长江航运管理局。
5、工业内迁
抗战时期东部沿海工业向西部搬迁的事件。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为保存近代工业,同时避免民族工矿企业资敌,将沿江沿海工业迁往我国西南等内地。内迁的目的地主要在西部的云、贵、川、湘、桂、鄂等省。计划内迁的东部工矿企业大部分完成了内迁工作。工业内迁促进了大后方工业的发展,为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6、中原突围
是1946年第二次国共内战初期的一场战役。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原解放区成了蒋介石向华东、华北乃至东北发兵的重要障碍,也是全国解放区的前沿,因此它便成了国共双方都十分看重的战略枢纽。1946年6月23日,蒋介石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撕毁国共双方于1月间达成的《停战协定》,以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指挥10个整编师,约30余万人的兵力,首先对中原军区部队发起大规模进攻,致使全面内战爆发。其结果是被包围的6万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成功摆脱了30余万国民政府军的围剿。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同40分)
1、简析五四运动至中国共产党成立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1)将马克思主义用于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制定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使它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最低纲领。
(2)在国共合作时期,以马克思主义为主体,吸收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精华,明确宣布以三民主义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共产党所实行的一切政策,根本上仍然是符合于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革命精神。共产党没有一天不在反对帝国主义,这就是彻底的民族主义;工农民主专政制度就是彻底的民权主义;土地革命则是彻底的民生主义。
(3)将爱国主义与共产主义结合起来,承担民族解放的历史使命。毛泽东说:“国际主义的共产党员可以而且应该成为爱国主义的,因为只有民族得到解放,才有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得到解放的可能。中国胜利了,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被打倒了,同时也就是 助了外国的人民。因此,爱国主义就是国际主义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实施。”“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
2、简述“新生活运动”的目的、内容及结局
1934年蒋介石在江西“剿共”时,发起了新生活运动。2月19日成立了“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并向全国推广。新生活运动,就是使全体国民的全部生活(衣、食、住、行)都合乎民族固 德——“礼义廉耻”的运动。蒋介石一再强调,新生活运动的“中心准则”就是“礼义廉耻”四个字。蒋介石发起“新生活运动”的目的,是从“改造国民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入手,以“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为具体目标,使“国民生活军事化、生产化、艺术化”,“改造社会,复兴国家”。
蒋介石自从提出新生活运动后,连续发表多篇演说,并主持制定了《新生活运动纲要》和《新生活运动须知》两个文件。1934年7月,成立了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蒋自任总会长,江西省主席熊式辉为主任干事,下设调查、设计、推行三股,并分别聘任数十名高级官员为指导员、干事。国民政府还制定了各级“新运会”的组织大纲,在全国各地进行组织,大张旗鼓地加以推行。但是,新生活运动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
3、简析抗日战争胜利的条件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投降诏书,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艰苦抗战,终于迎来胜利的喜悦。胜利来之不易,这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团结战斗的胜利。
有学者认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近现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 斗争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历史基础;二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抗战胜利创造了 前提条件;三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四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 战线的形成是抗战胜利的国际原因。
4、简述抗战胜利前后民主党派发展的状况主其政治主张
抗战胜利前后,中间阶级的政治积极性大为提高,各民主党派空前活跃,纷纷提出各自的政治主张。
1944年10月10日,中国民主同盟发表《对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要求:(1)立即结束一党专政,建立联合政府;(2)召集党派会议,产生战时举国一致之政府,并筹备正式国民大会之召开及宪法之制定;(3)保障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职业、身体的自由,废除现行一切有碍上列自由权利的法令与条例;(4)开放党禁,承认各党派之公开合法地位,并立即释放一切政治犯;(5)废除特务及劳动营一类纯粹法西斯之组织;(6)全国一切派系不同之军队,应本平等待遇之原则,统筹装备、给养、训练、补充之公平,以求得作战指挥之统一,并渐进于军队国家化之正规;(7)财政绝对公开,凡预算决算及增加人民负担之措施,必须交现有民意机关审查通过;(8)保障人民最低生活,改善士兵及公务人员之待遇,对战时、战后之受灾人民,尤应统筹统一救济;(9)立即停止党化教育,保障讲学自由及从事教育职业之自由;(10)促进中苏邦交,加强对美英及其他盟邦之联系,以期彻底合作。
1945年12月20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在重庆韦家园坝召开了会员大会,沈钧儒主持会议。大会正式决定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改为“中国人民救国会”(简称“救国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救国会政治纲领》。其中指出,要遵循“民主主义的方针”,“彻底消弭内战,加强团结。在和平、统一、团结、民主的基础上,执行一切民主改革,建立独立、自由、平等、幸福的新中国”;“经过政治协商会议,立刻结束一党专政,成立临时性的民主联合政府,在经过联合政府所筹备普选的国民大会,制定宪法,成立正式的联合政府。”
1945-1946年间,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民促)、九三学社先后宣告成立。这些党派在成立时都提出了自己的纲领和政治主张。民建在成立宣言中提出:“愿以纯洁平民的协力,不右倾,不左袒,替中国建立起来一个和平奋斗的典型。”民进在1946年1月召开的第二次会员大会上通过的《对时局的宣言》中指出,中国光明前途的途径“是消灭国外、国内一切束缚自由自主的势力”,在国内必须先实行民主然后实现统一,“统一而不以民主为前提,绝无法实现。”“内战的因素须用和平方法来消灭”。争取中国光明的前途最重要的是“加紧我们的步伐,集中我们的力量,争取民主,实现民主。”
三 论述题(24分)
1、结合近年来学术研究状况论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是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爱国运动、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和现代工人运动的锻炼,并且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第三国际的具体 助下建立和成长起来的。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引起了知识界的巨大反响,被公认为近代以来规模空前的新一轮文化启蒙运动的开始。这场文化启蒙运动史称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新文化的初期阶段,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按照列宁主义的理论路线获得成功的。十月革命

在中国的政治传播,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政治基础,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民主运动。由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示威游行开始的这场全国规模的学生运动,坚决反对巴黎和会把德国从前掠取的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社会各界坚决支持学生运动。各地商人、工人和市民群众加入了抗议活动。在最大的工商中心城市上海,还胜利地实现了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北洋政府被迫批准曹汝霖等三人辞职,中国代表团也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极大地锻炼了五四时期的中等知识阶层。一方面,他们更加积极地组织起来,为实现改造社会的理想而斗争。另一方面,他们更加主动自觉地倾向于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并且有目的地在工人群众中展开了初步的宣传教育工作,为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基础。
五四运动引起了第三国际的注意。1920年4月,第三国际远东局派威经斯基来华,先后在北京、上海会见了李大创、陈独秀。他建议组织中国共产党。经过酝酿,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于1920年春夏间在上海成立,陈独秀为书记,成员有李达、陈望道、李汉俊、俞秀松等人。党的上海小组当时名称为“共产党”。不久,北京、武汉、广州、济南、长沙等地也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总之,中国共产党的各地早期组织名称不一,后来被统称为“共产主义小组”。为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1921年4月,马林奉第三国际之命,来华考察远东各国革命运动的情况。他于6月3日抵达上海。马林和党的上海小组接谈之后,建议及早召开代表大会,正式宣告党的成立。
?
2001年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6分)
1、北上宣言
1924年11月10日,孙中山应冯玉祥之邀,前往北京主持大局。在北上途中,他发表《北上宣言》,重申“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翻军阀,尤在推翻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明确其反对军阀及帝国主义的斗争目标。提出:“第一步使武力与国民相结合;第二步使武力为国民之武力”,提倡革命党掌握武力进行革命。可以说是其对国民党新革命纲领的重申。同时还号召召开国民会议以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促进了国民会议运动的高涨。
2、训政纲领
训政纲领是中国国民党实行独裁统治的政治纲领。1927年国民党政府取得北伐胜利,建都南京后,便宣扬并纂改已被孙中山先生否定的建国三个时期的学说,宣布由军政时期转入训政时期。1928年10月3日由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了《训政纲领》。共6条。规定由国民党全国代_奉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选举、罢免、创制和复决四项政权;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代行政权;治权由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和监察五权组成,由国民党政府独揽执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瑞金建立的政权,成立于1931年11月7日。在该政权运作期间,颁布了宪法,发行了货币,同时将其所属控制区域称为“苏区”。因第 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被迫于1934年10月撤离江西苏区,于1935年10月转移至陕甘苏区。1937年9月22日宣布取消。
4、民生实业公司(民生公司)
民生公司是1925 年卢作孚创建于重庆的公司,次年开始营业。由卢作孚出资5万元、一条小火轮起家,发展到上亿元资本、140多艘江海轮船,逐步统一了川江航运,被美国航运业称为“奇迹”,被日本同行业视为“对手”。
民生公司后期投资于煤矿、染织、水电、钢铁、机器制造、铁路 、汽车和银行保险业,更名为民生实业公司。1952 年公私合营 ,1956 年并入国营长江航运管理局。
5、工业内迁
抗战时期东部沿海工业向西部搬迁的事件。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为保存近代工业,同时避免民族工矿企业资敌,将沿江沿海工业迁往我国西南等内地。内迁的目的地主要在西部的云、贵、川、湘、桂、鄂等省。计划内迁的东部工矿企业大部分完成了内迁工作。工业内迁促进了大后方工业的发展,为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6、中原突围
是1946年第二次国共内战初期的一场战役。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原解放区成了蒋介石向华东、华北乃至东北发兵的重要障碍,也是全国解放区的前沿,因此它便成了国共双方都十分看重的战略枢纽。1946年6月23日,蒋介石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撕毁国共双方于1月间达成的《停战协定》,以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指挥10个整编师,约30余万人的兵力,首先对中原军区部队发起大规模进攻,致使全面内战爆发。其结果是被包围的6万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成功摆脱了30余万国民政府军的围剿。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同40分)
1、简析五四运动至中国共产党成立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1)将马克思主义用于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制定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使它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最低纲领。
(2)在国共合作时期,以马克思主义为主体,吸收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精华,明确宣布以三民主义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共产党所实行的一切政策,根本上仍然是符合于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革命精神。共产党没有一天不在反对帝国主义,这就是彻底的民族主义;工农民主专政制度就是彻底的民权主义;土地革命则是彻底的民生主义。
(3)将爱国主义与共产主义结合起来,承担民族解放的历史使命。毛泽东说:“国际主义的共产党员可以而且应该成为爱国主义的,因为只有民族得到解放,才有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得到解放的可能。中国胜利了,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被打倒了,同时也就是 助了外国的人民。因此,爱国主义就是国际主义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实施。”“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
2、简述“新生活运动”的目的、内容及结局
1934年蒋介石在江西“剿共”时,发起了新生活运动。2月19日成立了“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并向全国推广。新生活运动,就是使全体国民的全部生活(衣、食、住、行)都合乎民族固 德——“礼义廉耻”的运动。蒋介石一再强调,新生活运动的“中心准则”就是“礼义廉耻”四个字。蒋介石发起“新生活运动”的目的,是从“改造国民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入手,以“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为具体目标,使“国民生活军事化、生产化、艺术化”,“改造社会,复兴国家”。
蒋介石自从提出新生活运动后,连续发表多篇演说,并主持制定了《新生活运动纲要》和《新生活运动须知》两个文件。1934年7月,成立了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蒋自任总会长,江西省主席熊式辉为主任干事,下设调查、设计、推行三股,并分别聘任数十名高级官员为指导员、干事。国民政府还制定了各级“新运会”的组织大纲,在全国各地进行组织,大张旗鼓地加以推行。但是,新生活运动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
3、简析抗日战争胜利的条件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投降诏书,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艰苦抗战,终于迎来胜利的喜悦。胜利来之不易,这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团结战斗的胜利。
有学者认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近现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 斗争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历史基础;二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抗战胜利创造了 前提条件;三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四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 战线的形成是抗战胜利的国际原因。
4、简述抗战胜利前后民主党派发展的状况主其政治主张
抗战胜利前后,中间阶级的政治积极性大为提高,各民主党派空前活跃,纷纷提出各自的政治主张。
1944年10月10日,中国民主同盟发表《对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要求:(1)立即结束一党专政,建立联合政府;(2)召集党派会议,产生战时举国一致之政府,并筹备正式国民大会之召开及宪法之制定;(3)保障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职业、身体的自由,废除现行一切有碍上列自由权利的法令与条例;(4)开放党禁,承认各党派之公开合法地位,并立即释放一切政治犯;(5)废除特务及劳动营一类纯粹法西斯之组织;(6)全国一切派系不同之军队,应本平等待遇之原则,统筹装备、给养、训练、补充之公平,以求得作战指挥之统一,并渐进于军队国家化之正规;(7)财政绝对公开,凡预算决算及增加人民负担之措施,必须交现有民意机关审查通过;(8)保障人民最低生活,改善士兵及公务人员之待遇,对战时、战后之受灾人民,尤应统筹统一救济;(9)立即停止党化教育,保障讲学自由及从事教育职业之自由;(10)促进中苏邦交,加强对美英及其他盟邦之联系,以期彻底合作。
1945年12月20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在重庆韦家园坝召开了会员大会,沈钧儒主持会议。大会正式决定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改为“中国人民救国会”(简称“救国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救国会政治纲领》。其中指出,要遵循“民主主义的方针”,“彻底消弭内战,加强团结。在和平、统一、团结、民主的基础上,执行一切民主改革,建立独立、自由、平等、幸福的新中国”;“经过政治协商会议,立刻结束一党专政,成立临时性的民主联合政府,在经过联合政府所筹备普选的国民大会,制定宪法,成立正式的联合政府。”
1945-1946年间,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民促)、九三学社先后宣告成立。这些党派在成立时都提出了自己的纲领和政治主张。民建在成立宣言中提出:“愿以纯洁平民的协力,不右倾,不左袒,替中国建立起来一个和平奋斗的典型。”民进在1946年1月召开的第二次会员大会上通过的《对时局的宣言》中指出,中国光明前途的途径“是消灭国外、国内一切束缚自由自主的势力”,在国内必须先实行民主然后实现统一,“统一而不以民主为前提,绝无法实现。”“内战的因素须用和平方法来消灭”。争取中国光明的前途最重要的是“加紧我们的步伐,集中我们的力量,争取民主,实现民主。”
三 论述题(24分)
1、结合近年来学术研究状况论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是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爱国运动、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和现代工人运动的锻炼,并且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第三国际的具体 助下建立和成长起来的。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引起了知识界的巨大反响,被公认为近代以来规模空前的新一轮文化启蒙运动的开始。这场文化启蒙运动史称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新文化的初期阶段,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按照列宁主义的理论路线获得成功的。十月革命在中国的政治传播,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政治基础,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民主运动。由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示威游行开始的这场全国规模的学生运动,坚决反对巴黎和会把德国从前掠取的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社会各界坚决支持学生运动。各地商人、工人和市民群众加入了抗议活动。在最大的工商中心城市上海,还胜利地实现了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北洋政府被迫批准曹汝霖等三人辞职,中国代表团也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极大地锻炼了五四时期的中等知识阶层。一方面,他们更加积极地组织起来,为实现改造社会的理想而斗争。另一方面,他们更加主动自觉地倾向于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并且有目的地在工人群众中展开了初步的宣传教育工作,为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基础。
五四运动引起了第三国际的注意。1920年4月,第三国际远东局派威经斯基来华,先后在北京、上海会见了李大创、陈独秀。他建议组织中国共产党。经过酝酿,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于1920年春夏间在上海成立,陈独秀为书记,成员有李达、陈望道、李汉俊、俞秀松等人。党的上海小组当时名称为“共产党”。不久,北京、武汉、广州、济南、长沙等地也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总之,中国共产党的各地早期组织名称不一,后来被统称为“共产主义小组”。为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1921年4月,马林奉第三国际之命,来华考察远东各国革命运动的情况。他于6月3日抵达上海。马林和党的上海小组接谈之后,建议及早召开代表大会,正式宣告党的成立。
?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