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康复治疗师!考研、医院、高校我用半年考了市直医疗编考试_网...



本人于20年参加考研,当年近10月份报考院校突然更换大纲,但仍决定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最后却与上岸失之交臂。当时很想脱产二战,同时也在试着跟同学们一起找


本人于20年参加考研,当年近10月份报考院校突然更换大纲,但仍决定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最后却与上岸失之交臂。当时很想脱产二战,同时也在试着跟同学们一起找工作,各种犹豫和纠结之后,还是选择了先工作,后因为一些个人原因,21年放弃考研。

22年4月初了解到医疗编制考试,遂开始搜集资料,看是否有合适的可报考岗位。很幸运的是,有一家市中医院招保健医生,限康复治疗学、中医学和针灸推拿学报考,给的是市直编制,不过大题是考中医,我并没怎么学过,但机不可失我决定尽力一试,甚至直接辞职备考。最终笔试208.4,排名第一,面试79.96,排名第二,总成绩仍第一,已过公示期。


在此想分享一些个人经历和想法,希望能对正在迷茫的你们有些许帮助。说实话,毕业的这两年,我是非常的迷茫且无助,完全不知道未来到底在哪,该如何走。

本文将从考研和工作的经历、为什么决定考编?编制有什么好、个人感悟与建议三大部分展开。

曾经的经历

和大多数人一样,20年(大三)一战时在选择院校目标时非常纠结,有一部分原因是自己没想好未来的方向,不知道自己真正感兴趣或适合的。刚开始还没确定院校,考虑到复习西综的择校可选范围更广一些。于是选择先复习西综。

后了解到北体,开始心生向往,主要北体实践机会多、资源丰富、在校氛围也很好,又是211,就试着复习运动解剖学,最后九、十月选定北体康理主要是因为到了必须做出决定的时间又恰逢改大纲觉着是个机会。开始认真备考,由于复习方法不正确,考试时很多问题答不上来,当场就感觉希望渺茫了。

出成绩后,果不其然专业课分很低,调剂都没机会。到了21年三四月份,也正值投简历找工作之时,我本想脱产二战再拼一把北体康理,就不去找工作,但是爸妈和家里人都觉得这样风险太大了,万一再失败就什么都没有,也没有任何保障和退路。加上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好,还有两个人在读书,也不希望给家里增加太大的经济负担,于是就考虑在职二战。(一战失败的同学,很可能也会面临这样的抉择或者是一些反对的声音)

在这个不知道是否应该在职还是换目标得很迷茫、纠结的阶段,我查阅了很多相关的经验建议等等,也请教了很多在康复这条路上继续前行,没有放弃得人。至今都非常感谢他们当时给予我的帮助和建议。

记得学长开导我说,其实我现在这么

迷茫目标也不坚定,没有考上也不见得就一定是件坏事,先去尝试一下工作,哪怕是试错也能排除一些自己不那么感兴趣或者不那么适合的,可能在过程中会锁定自己的目标,然后再选择真正想要去钻研的方向坚定地去考,有可能会更好。

再者,假如我并不怎么喜欢运康方向,在校没怎么钻研,考上了也不见得就好,有可能只是在学校再浪费了三年时间而已,也没有工作经历和社会经验......

做好在职二战的决定后,就跟同学一起疯狂查阅招聘信息疯狂投简历,先是关注了本省一些医院的官网,基本上招一两个人有一两百人报名。然后发现考研和其他公众号上有按地区汇总医院招聘信息,挨个地区去看,有符合条件的都投简历过去,但投了很多公立医院都石沉大海后,我们也开始考虑民营医院、康复机构、康复相关的医疗器械公司等,这个阶段真的非常非常焦虑。

后通过学校推荐报名去东莞市某三甲医院试工,获得了面试机会,但是间隔时间较久,期间也继续到处尝试。先后获得了在深圳某整脊康复机构、上海某医疗器械公司、本省省会某医疗器械公司和某中专学校、北京某儿康机构工作的机会。

最终我选择了本省排名第二的中专学校,主要是看中它朝九晚四,应该时间更多一些还包住宿。也考虑到在一线城市,刚起步工资低、生活压力大,交通也会很耗时间。比如说,拿着五千左右的工资,租一个通勤需要一两个小时的单间都得两千来块。做好决定后就直接放弃了东莞市三甲医院的面试。选择了学校任职。

那会对学校想的比较理想化,实际上,刚开始工作,主要在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因为我是质量管理办公室科员兼教学,当年又恰逢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国家级复核,经常需要开会加班整材料,虽然我只是参与,但着实也比较费时间,然后备课制作PPT也非常的费精力。复习时间被严重压缩。

在这种情况下,还再次纠结专业选择。简直就是重蹈覆辙。在选择院校专业时,相信很多同学也是非常的困扰,但是不得不说,不管怎样千万不要纠结,浪费太多时间,要么选择最适合的,要么选择最想要的,足够坚定才有足够动力支撑你完成整个学习过程。我考编时非常坚定和考研时的学习状态就很不一样。

到21年十月多,因为一些事情,我的状态非常的差劲,甚至到了抑郁的边缘,报名的最后一天,我取消报名更改了院校专业,但是更改后缺乏学习动力状态更差,最后弃考了。一心一意工作。


医疗事业编制好吗?为什么决定考编?

其实毕业那会儿是很抗拒考编的,觉得会被禁锢在一个地方,过着一眼望到头的生活,以前一直想去大城市闯荡。那后面为什么想法就改变了呢,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在学校工作体会到了编制的好

到了学校,办公室的主任和同事都是有编制的,一起住的同事也很想考编制,会跟我说一些编制的好处,想带我一起考。有一次去帮忙整理教师档案,发现有编制、有职称、资质较老的教师,工资是5K打底的,据说这一栏的工资和退休金密切相关,感觉像他们一样能在自己喜欢的岗位,朝九晚四的工作,收入较为稳定不用四处奔波,工作不算很累,也有时间注重生活质量,退休后又有还不错的退休金,也是蛮不错的。

进入社会后比较重要的三大事——医疗、教育、买房。有编制也有一定的优势和好处,首先社保和公积金的缴纳比例更高一些,医保里攒下来的钱也够平时看点小伤小病,医疗报销比也更高些,有些地方市级省级医保报销可以达百分之八九十。有些单位公积金有两千多,买房还款压力稍微小一些。拥有住房和编制,下班后也有自己的时间,在教育上也有一定的好处吧。还有就是编制的年终奖可能也更高一点。但这些未来可能会变。

如果找到了自己想要定居的城市,也有还不错的单位和岗位,工作内容也算比较喜欢,那去争取一个编制也是不错的选择。

2.真正体会到康复的劳累

作为治疗师,患者比较多的时候,每30min一个病人从早忙到晚真挺累的。我从学校辞职后,在外面机构做儿童孤独症的言语训练,很多个下午都是连着7个患儿,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有时候遇到比较那啥的家长,还可以看到她盯着手机掐时间,可以理解但是真的会难受。

前期也经常咽喉发炎每天得喝一壶多水,基本上整天就呆在小小的治疗室隔间,甚至小板凳上一坐一整天,感觉身体很不舒服。工资不高,出去学习培训的机会也很少。在外面机构或者民营医院做康复,有时会更无奈,上级领导可能会以患者家属的要求为主。

不管怎样,看到患儿进步就挺高兴的,会觉得很值得、很有意义,虽然这个过程比较慢。但尝试数月之后,发现自己还是更喜欢针推+运康、骨折术后康复这两个方向。

3.想转换身份改变工作环境

作为康复治疗师的这段时间,真真切切理解底层康复治疗师的苦楚与心酸,希望大家生活过的更好一些。两次参加治疗师们的聚餐,桌上基本上都是抱怨和吐槽,想要寻找更好的出路,整个氛围也是有点消极压抑的,和教师和医师聚餐时,氛围还没这样过。也算间接的反应出了一些大环境的问题吧。

说句实在的,如果不拿奉献精神、给患者带来进步的这种成就感和价值感,支撑着自己继续前行熬出头,前期真的很容易放弃想要转行。如果能转医师,确实是个很不错的选择。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并不是真的想要放弃康复,可能依然保有热情,只是不满于自己作为康复治疗师的处境与生活。想要改变的话,要么努力往更高的山顶走,要么努力转变身份。我感觉,考研以后在比较好的单位做康复、做康复培训、转医师,可能生活和处境会更好一点。

我是正好遇到了医院招保健医生允许康复治疗学报考,还给编制,所以我选择先努力转换身份,争取考到后再通过中医确有专长考取医师资格证,真正转为一名医生。

不得不说,考研和考编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受这两年疫情影响,既怕找不到工作,又怕找到后不景气不稳定。因此,想往上冲给自己多创造一些就业可能性的同学,可能在尝试考研,已经确定就业方向追求安稳的同学,可能在尝试到处考编。

个人感悟与建议

关于考研:不管一战还是在职考,正如上面所说,一定要避免过于纠结而浪费复习时间,沉下来心来学,和焦虑迷茫纠结着学,效果不一样的。

其次,该花的钱还是得花,尤其现在越来越卷,不靠任何资料课程,光自己看课本考上的,越来越少。我同学跟我一起考北体康理,到押题班了才买课程,听完押题班都觉得如果早点买了个冲刺班,可能都能涨点分增加上岸的机率。

当然,资料课程并不是决定性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多大程度的利用了时间,是如何安排学习如何利用资料课程的。我同学利用的时间更多、背的更多,专业课就比我高很多分。专业课真的真的非常重要,更能拉开差距,复习期间可以多去问一些学长学姐的建议,不要不好意思,自个闭门造车,埋头苦干的时候也要抬头看路,弯路是一定会走的,但有人指引可以少走一点。

如果需要在职考研,尽量保证每天的工作时间固定,晚上的时间是属于自己基本不用加班的,不然不确定因素太多,学习计划总是被打断,会比较影响状态。

早中晚的时间一定要利用起来,正常工作,起码早上可以利用一个小时,中午半个小时,晚上三个小时,尽量每天学习5-6小时,能保持这样的作息和时间安排,努努力也是OK的,但是前几个月可能花在适应工作上的时间会比较多,需要尽早适应然后安心抽时间学习。一战需要实习的同学,如果医院比较忙,也跟在职比较像啦,不过在职人员工作上更需要负责可能压力稍微大一些。

关于找工作:现在医院招聘基本都需要笔试面试,实习期间可以多看一些理论知识,复习一些解剖、生理、评定、治疗等基础性的知识,不至于到了要找工作要笔试的时候,都忘的差不多了特别心虚,甚至好一点的单位报名的人一多就不敢去参考直接放弃了。

简历和面试呢,可以多突出自己的能力以及自己和该岗位的匹配度,体现出“我知道你这个岗位需要哪些能力”,“我拥有这些能力,且有在校和实习的事例可以证明”。

实习期间就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做点事情,比如进行一些自我实践和探究。例如,我在骨科实习的时候,正好帮学长从《骨科术后指南》里整理出了几个骨折术后康复方案,自发地选其中两个拍成了视频,然后在带教老师的同意下教科室的患者训练,后来在简历和面试中提到这件事情,感觉还是有一点作用的,起码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可以加深面试官对自己的印象。

关于考编:

档案问题:毕业时档案能打回原籍就打回原籍,这样哪怕你工作过交过社保,只要没入过编制,有些地区,也允许你在两年内的择业期报应届生岗位。只是需要你在资格审查前辞职没有工作,并且可以到原籍地开到《档案保管证明》。

康复可以报考的医疗岗位很少,有能报的尽量都报,虽然是联考本来是在同一天考试,但因为疫情反复不稳定,可能时间会错开就多出一两次考试的机会。

事业单位、公务员、三支一扶也可以去考考看当练手,很多人都是参考好几次才考上。1:3入围面试了不要轻易放弃,看到过一个岗位,第一名放弃、第二名资格审查不通过、第三名觉得自己反超的几率很小也放弃,如果第三名再坚持一下尝试一番,就白捡了这个岗位的编制。

来源:康复职场

编辑:zero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