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三,想考研,现在开始准备,是不是太早了研究生考试学霸备考...



准备考研的你是不是听过这样的观点:
“刚上大三就开始备考,大四上学期才参加研究生考试,也太早了吧!”
“我高考600多分,算是学霸,大三下期再开始也来得及!”


准备考研的你是不是听过这样的观点:
“刚上大三就开始备考,大四上学期才参加研究生考试,也太早了吧!”
“我高考600多分,算是学霸,大三下期再开始也来得及!”
“学姐学长们都说,考研战线不能拉太长,不然到后期就没劲儿了!”
“考研不难,很多人都坚持不到考试,你坚持到底就打败了很多人!”
想知道从事考研辅导八年的老师怎么看待这些观点吗?
“刚上大三就开始备考,大四上学期才参加研究生考试,也太早了吧!”
不是吧不是吧!难道让你大三开始备考就代表着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啃考研书?”从大三开始备考,并非就直接开始早6晚10,每天啃书十几个小时,周六日不间断,与手机和电脑就地分离,再也不能逛街、打游戏了!
只是让你慢慢进入考研备考的状态,每天学习一点,慢慢消化吸收。照样可以去逛街,打游戏,甚至可以理解为,从每周逛街打游戏的时间里匀出来一些用来学习。
既然前期并不需要投入很多时间专注备考,直接在后面补回来就好了呀!
明确告诉你:补不回来的!
了解过考研知识的同学知道,备考可以粗略分为:基础阶段、强化阶段、拔高阶段、冲刺阶段。你身边可能有同学报了基础阶段的课程,有的好像每周只有周六日去上几节课,好像对备考没有很大用处。但是要明白,虽然只上了两天课,但是是用了一周时间去消化。
小时候都学过这样一句话“千层之台,起于累土。”基础阶段的课程就是“一累累的土”。就像练功一样,基本功打扎实了,学习秘籍时候就会突飞猛进。
举例来说,就像你报名参加了马拉松比赛,你的对手每天在500米、1000米进行跑步练习,看起来每天跑得也不远,速度也不快,但是当他坚持了一年以后,你想在最后一个月每天拼命跑步练习,也达到他的跑步历程数和耐力情况,概率是很小的。
不要把基础阶段的备考妖魔化了,也不要小瞧强化阶段的复习强度。
“学姐学长们都说,考研战线不能拉太长,不然到后期就没劲儿了!”
说这话的学长学姐的基础怎么样?是学霸还是学渣逆袭?
他们的备考效率如何?是一坐一天还是需要偶尔调整注意力?
他们报考的院校属于什么级别?是普通院校还是专业内排行榜前几名?
到后期没劲儿的原因是什么?是有更好出路了,还是觉得上岸无望?
学长学姐的经验之谈很宝贵,但是也一定要和自己的情况相结合!
如果考生本身就属于比较容易动摇的人,那不止考研后期,考研初期、中期、后期,考研的每一天都会没劲儿!难道要因噎废食?因为“可能”会没劲儿,干脆直接放弃前面努力?
每年考研到考试前一两个月,放弃的考生都非常多,其中一小部分是有了更好的出路,更大一部分是因为觉得上岸无望,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每一天失望都加一点,最后就放弃了。究其原因,很大概率是复习不到位,自己清楚以自己的水平上考场拿不到复试入场券。为什么会复习得不到位呢?是基础阶段没学扎实,还是强化阶段没跟上脚步?可能都有!
如果每个复习阶段都做得


非常到位,真题模拟正确率在线,对于做错的题也知道错误原因,考研的意志坚定,明确地知道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规划,怎么可能会没劲儿?
再回头看,假如复习到后期,确实出现心态波动,情绪不稳,复习效率低下的情况,那还可以通过一些办法来做心态调节。而不是因为不确定是否会出现的“没劲儿”状态就直接缩减复习阶段,拉低自己上岸的概率。
就业还有“可能”失业,难道要因为不确定的可能性直接不就业工作吗?道理是一样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