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考研参考书及备考攻略_比较...(2024年中国人口总数)





原标题:2024年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考研参考书及备考攻略



1、学院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的前身是1939年由陕北公学、



原标题:2024年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考研参考书及备考攻略

1、学院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的前身是1939年由陕北公学、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等合并成立的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是中国新文艺孕育和发展的摇篮。1959年创办文学理论研究班。1960年成立语言文学系。1961年成立中国语言文字研究所。1978年语言文学系更名为中国语言文学系。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成立。

文学院学科体系较为完备,涵盖中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下设7个二级学科(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以及2个经教育部批准的自设二级学科:古典学、创造性写作。设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文艺学、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2、招生目录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00不区分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26中国文学基础

811汉语言基础

学制:3年

备注:(1)本方向不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

3、参考书目

626中国文学基础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修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程光炜:《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

朱维之主编:《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

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第三版),2015年。

曾艳兵:《20世纪外国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杨慧林:《西方文论概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811汉语言基础

殷国光,赵彤:《古代汉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 (校订重排本),中华书局,2018年。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胡明扬、沈阳、贺阳:《语言学概论》, 语文出版社, 2000年。

备注:以上参考书目源于学长学姐推荐,仅供参考。

4、近几年复试分数线

2023年:60、60、90、90、365

2022年:60、60、90、

90、367

2021年:55、55、85、85、345

2020年:60、60、90、90、365

备注:

2023年:统考拟招生4人。

2022年:统考拟招生7人,一志愿进复试1人。(分数是393)

2023复试细则

2023年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采取线下复试方式开展,具体复试内容包括:

1.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满分250分);

2.外语面试(含口语和听力,满分100分):听力考试和口试由精通外语的教师负责,考生以抽签方式确定口试题目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各人表现给予成绩;

3.笔试(含专业综合课笔试和外语笔试,满分150分):专业综合课笔试满分为100分,外语笔试满分为50分,考试总时长2小时;

4.同等学力加试: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单科满分为100分(加试时间、地点等信息报道时通知)。

加权总成绩=(初试成绩/初试满分)x初试成绩权重x100+(复试成绩/复试满分)x复试成绩权重x100

复试结束后,我院将汇总考生各科目复试成绩,并按照学校规定在我院网站公示,请考生关注我院通知公告。

5、备考指导

我选择的专业是文学院初试考大综合的一个语言类专业,选这个专业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兴趣和情怀,也有初试考察内容的因素考量在内。以前人大都是小综合,但21年专业课改革以来,文学院大部分专业(古文、比文、文艺学、现当代、语用、文字学)都需要考626(中国文学基础)和811(汉语言基础)这两门科目。我选择大综合的院校,一是寄希望于初试真题较为灵活,不用背死书。二是我本科主修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在复习方面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

23届考研时人大研招网并未公布报考数据,招生人数也在九月突然来了一次大缩水。整个学院统招人数从22年的42人削减到39人, 陕西考研公号分享这就意味着竞争只增不减。根据往年公布的数据,22届有672人报考文学院,招生总数42人,报录比大致为16:1;21届有738人报考人大文学院,招生人数为53人,报录比为14:1。由公布的数据可知,未来招生人数很大可能只会继续减少,统招的名额极其有限。因此,有志报考的同学应当把握机会,尽快上岸。

人文类的考试多少都有点运气在的。我能够上岸并不意味着那些落榜的同学没有我努力,也不意味着我再来一次还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在所有影响因素中,我认为运气占一部分。因此,就考研这件事本身来说,希望各位不要用成败限定自己的未来,也不要过于功利主义而忘记初心。成败都是一瞬间的事情,过程无论如何都是有意义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