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考研2009年344理论解析 - 哔哩哔哩(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



? ? ? ? ?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硕士2009年理论试题答案

第一部分:中外园林史

一、名词解释

1.离宫御园:属中国古典园林中皇家园林的一种类型,在魏晋南北朝以后出现,


? ? ? ? ?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硕士2009年理论试题答案
第一部分:中外园林史
一、名词解释
1.离宫御园:属中国古典园林中皇家园林的一种类型,在魏晋南北朝以后出现,是指建置在都城近郊、远郊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是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着的政治中心。
2.仙都苑:是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具有代表性的皇家园林,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齐国主建于邺城之西郊的皇家园林,整体规模宏大,在皇家园林历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苑中堆筑五座山象征五岳,引漳河之水分流四渎为四海,总体布局象征“五岳、四海、四渎”,是继秦汉仙苑式皇家园林之后象征手法的发展:园中建筑物形象丰富,有贫儿村模仿民间村肆、密作堂宛如水上漂浮的厅堂、城堡类似园中的城池等。
3.《园冶》:由明代计成所著,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全节共分为三卷,第一卷包括“兴造论”一篇,泛论营园要旨,“园说”四篇,论述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及其细节;第二卷专论栏杆;第三卷分论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园冶》全书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成就,总结了古代造园经验,是研究中国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
4.风格主义:于16世纪初兴起于意大利佛罗伦萨,16世纪中后期盛行。其特点是自如运用古典元素和视幻觉效果,构图为非理性或富于戏剧性。风格主义由于追求新奇而走向程序化,最终偏离了文艺复兴美术的现实主义方向。它在建筑上最典型的作品是米开朗琪罗在佛罗伦 萨建造的洛伦佐图书馆门厅;在园林艺术中最早最典型的作品是布拉曼特设计的特宫。
5.赛尔:是法国文艺复兴园林的代表人物,出版了论著《农业的舞台》。他认为,大型园林应该由菜园、果园、药草园和花园四部分组成;并强调花坛是游乐园的主体,选用常绿植物镶边,矮生、匍匐、花密、色艳的花卉做图案;花园四周应环以整形树木覆盖的林荫道来突出花坛,便于人们观赏、散步,同时使实现延伸到花园之外;要求将基础的景物处理的细致一些,远处的景物尺度稍大一些;并建议模纹花坛用矮黄杨做图案。塞尔被认为是法国第一个重视花卉运用,强调以花卉作为花园主体的园艺师。
二、填空
1.布拉曼特;望景楼花园
2.阿尔罕布拉宫;格内拉里弗园;阿尔卡萨尔宫
3.金明池、宜春苑、玉津园、
琼林苑;金明池;行宫御苑
4.阅微草堂;芥子园;半亩园
5.南越王御苑遗址;兰亭
三、简答
1.宋代文人园林特点:
简远
简远即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这是对大自然风致的提炼与概括,也是创作方法趋向写意的表征。景象简约并不是意味着简单、单调,而是以少胜多,以一当十,造园诸要素如山形、水体、花木、建筑不追求品类反繁复,不滥用技巧,也不过多地划分景域或景区;意境的深化在宋代文人园林中特别受到重视,除了以视觉景象的简约而留有余韵之外,还借助于景物题署的“诗化”来获致像外之旨。
疏朗
园内景物的数量不求多,因而园林的整体性强、不流于琐碎。总体而言,虚处大于实处。筑山往往主山连绵,客山拱伏构成一体,且山势多平缓,不作故意的大起大伏。水体多半以大面积来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植物配置以大面积的丛植或群植成林为主。建筑的密度低,数量少?,而且个体多于群体。不见有游廊连接的描写,更没有以建筑而围合或划分景域的情况。
雅致
文人士流园林追求不同流俗的高蹈、沉湎隐逸的雅趣,成为逃避现实的精神寄托。植物方面,园中种竹成为文人追求雅致情趣的手段,追求植物的“拟人化”用意,栽植梅、菊花。置石方面,园林用石盛行“单块”的特置,以“漏、透、瘦、皱”等作为太湖石的选择和品评的标准亦始于宋代。建筑物多用草堂、草庐、草亭等,亦显示其不同流俗。园中有流杯亭的建置,象征一向为文人视为高雅韵事的“曲水流觞”。景题的命名为了激发人们的联想而创造意境。
天然
宋代私园所具有的天然之趣表现在两方面:一、力求园林本身与外自然环境的契合,二、园林内部的成景以植物为主要内容。园林选址很重视因山就水、利用原始地貌,园内建筑更注意收纳、摄取园外之借景使得园内园外两相结合而浑然一体。园林的天然之趣,更多的则是得之于突出园内的大量植物配置。往往借助于“林”的形式来创造幽深而独特的景观。
2.魏晋南北朝时期城市私园的特点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城市私园大多数追求华丽的园林景观,讲究声色娱乐之享受,显示偏于绮摩的格调,但亦不乏有天然清纯的立意者。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城市私园出现了两方面的趋向。一是设计精致化的趋向,表现在叠石较为普遍,出现单块石头特置;理水技艺比较成熟,水体丰富多样;植物品种繁多;建筑力求因地制宜,运用借景、框景的手法。二是规模小型化的趋向,园林布局小而精,小中见大的迹象萌芽,造园手法从单纯写实到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过渡。
四、论述题
图文并茂的对比说明北方园林仿照江南私家园林的实例
图:惠山园、寄畅园平面图
综述:
寄畅园位于无锡,园林在总体规划、叠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极为精致成熟,是江南文人园林的上品之作。乾隆第一次南巡对此园赞赏有加,命令随行画师将园景摹绘成图带回北京,后来在万寿山清漪园中择地仿建,名之为“惠山园”。
①首先,惠山园之仿寄畅园,首先是肖其意于万寿山之东麓”选择一处地貌、环境均与寄畅园相似的建园基址。
②其次,园林本身的设计也以寄畅园作为蓝本。
a 建筑布局:惠山园的主体建筑物是水池东岸的载时堂,它所处的位置和局部环境很像寄畅园的嘉树堂。惠山园其余的建筑物主要集中在水池的南岸,并以曲廊与池东、池西岸的个体建筑相连贯,形成池北以山石林泉取胜,池南以建筑为主景的对比态势;寄畅园等其余建筑集中在池的东、北两岸,疏朗有致,参差错落,与池东、南两岸的天然景色形成强烈对比。
b 筑山:惠山园池北岸的假山与园西侧的万寿山气脉相连;寄畅园内假山中部隆起,首尾两端渐低,首迎西山,尾向惠山,把假山做成园外真山的余脉。
c 理水:园林的理水手法也很相似,两座园林都以水面作为园林的中心,水面的大小和形状差不多;横跨水面的知鱼桥与七星桥的位置、走向亦大致相同;惠山园水池的四个角位都以跨水的廊、桥分出水湾与水口,增加了水面的层次,意图与寄畅园的也是相同的。
d 园林风格:寄畅园的建筑疏朗,以山水林木之美取胜,具有明代和清初江南私家园林的典型风格;惠山园也具备这样的风格,因而成为当年清漪园内最富于江南情调的一座园中之园。
第二部分:绿地系统规划
一、名词解释
1.即市政设施用地及点位控制线(黄线)、园林绿化控制线(绿线)、水域用地控制线(蓝线)、文物用地控制线(紫线)、城市道路用地控制线(红线)。
2.是指城市行政区域内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中用于绿化的土地;二

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居民休闲生活有积极作用,绿化条件较好的区域。
3.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包括市区集中连片以及分散在郊区、与城市有着密切联系的城市建设用地。
二、填空
1.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2.均布性原则、安全可达性原则、平灾结合原则
3.规划理性化;结构系统化;空间开放化
4.上海外滩公园;人民公园
5.近期、中期、远期
三、简答
1.简述巴黎改造的措施
(1)城市改建既有功能要求
又有改造市容、装点首都的艺术要求。把市中心分散为几个区中心,适应因城市结构变化而产生的分区要求,促进了城市的近代化;
(2)做了一些具体的改造:
a:新建100km左右街道,改造原来的50km的道路,形成近代化的城市道路网;
b:改建、新建城市基础设施,包括上下水道,煤气照明等;
c:新建公园、学校、医院等非生产性建筑;
d:采用新的行政管理方式与结构,取消关税区边界,扩大巴黎市界。
(3)建香榭丽舍大道并向东西延伸,把西郊的布洛尼林苑和东郊的凡塞纳林苑的巨大绿化面积引入市中心。整体上,将道路、广场、绿地、水面、林荫道和大型纪念性建筑物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2.简述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和目标
(1)规划原则:
① 控制城市连片发展,组织城市有序发展;
② 加强规划前期的调研工作,科学利用自然资源;
③ 使市域内绿地系统体系化,建构城乡融合的生态绿地网络系统;
④ 保持历史城镇的山水骨架和地方特色。
(2)规划目标:
① 以自然保护为目标,包括生态环境敏感和脆弱的、亟待保护的风景;
② 以对可进行游憩开发的高质量风景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如风景名胜区、风景林地、绿道等。
3.简述树种规划的步骤
(1)调查了解当地自然条件,找出绿化植树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
(2)调查本市各园林绿地现有树种状况;
(3)编制出城市树木名录,对各树种进行分析统计;
(4)查阅有关历史资料,调查树种的历史;
(5)制订树种规划的初步方案,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定案。
四、论述
通过哥本哈根会议中提出的“节能减排”,简述我们应该如何实施绿地规划以及怎样把握绿地规划的发展方向?
1988年开始,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地球迎来有史以来的最热一年。此后2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气候条件逐渐恶化,中国作为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成为了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焦点。气候大会上明确指出了发展中国家应当贯彻“节能减排”的思想,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叙述城市绿地的生态防护功能,说明城市绿地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
(2)展开叙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尊重自然,生态优先”这一规划原则
(3)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是重要发展方向,叙述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标准
(4)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五个发展趋势
第三部分:植物综合
一、名词解释
1.物候期:
植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的季节性变化,形成一定的生长发育节奏,即物候期。
2.古树名木:
一般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即为古树;而那些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则可称为名木。
二、简答
1.列举十种开白花的植物
茉莉,丁香,白牡丹,白碧桃,白兰,玉兰,女贞,梨,刺槐,栀子花
2.简述我国树木种质资源的特点
(1)种类繁多
我国植物种类居世界第三位,原产我国的木本植物近8000种。
(2)分布集中
很多著名观赏树木的科、属是以中国为其世界分布中心,在相对较小的地区内,集中着原产众多的种类。
(3)丰富多彩
中国地域广阔,环境变化多样,所以经过长期的影响形成许多变异种类。
(4)特点突出
在中国有许多植物是世界他处所无而仅产于中国的特产科、属、种,确实是举世无双的。如银杏科的银杏,蔷薇科的棣棠,腊梅科的腊梅,珙桐科的珙桐等。
3.简述园林树木的配植原则
①应以自身特性及生态关系,作为基础来考虑
②在非常重视树木习性的基础上又不应完全绝对化受其限制,应创造性来考虑
③首先考虑满足主要目的的要求?
④应考虑如何配植才能取得较长期稳定的效果
⑤以最经济的手段获得最大的效果?
⑥应考虑配植效果的发展性和变动性?
⑦特殊要求时,应有创造性,艺术与科技相结合,并有完美创新配植方式。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