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考研 金融学考研冲刺七考点



??面对即将到来的考研考试,金融学考生朋友们坚持住,要相信胜利始终会属于你的,在此,跨考教育金融学名师王老师为考生朋友们整理了七个最有可能涉及到的考点知识,作为冲刺巩固





??面对即将到来的考研考试,金融学考生朋友们坚持住,要相信胜利始终会属于你的,在此,跨考教育金融学名师王老师为考生朋友们整理了七个最有可能涉及到的考点知识,作为冲刺巩固所用。

1、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

内生变量又叫非政策性变量。它是指在经济机制内部由纯粹的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不为政策所左右。

外生变量又称为政策性变量,是指在经济机制中易受外部因素影响,由非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它是能够由政策决策人控制,并用作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变量。

货币供给内生观是指中央银行不能完全直接控制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的变动是由经济体系各经济主体的行为所共同决定的,因此,货币供给量是经济体系中的内生变量,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只能是相对的。

货币供给外生性观是指货币供给量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以外的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决定的;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外生变量;中央银行可通过发行货币、规定存款与储备比率等方式来控制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具有双重属性:

1). 因为货币供给形成的源头——基础货币——是可以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

2). 货币乘数更是一个由多重经济主体操作,多重因素影响的复杂变量。

3). 货币供给量是一个融内生性和外生性于一体的复合变量

4). 从长期趋势来看,货币供给量的外生性要强于其内生性。

5).短期而言,货币供给量的性质较为复杂。

2、原始存款与基础货币

以现金形式直接存入银行后形成的存款。或者说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这部分存款不会引起货币供给总量的变化,仅仅是流通中的现金变成了银行的活期存款:存款的增加正好抵销了流通中现金的减少。

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Monetary Base)、强力货币、始初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High-powered Money)。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2000年版)的定义,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为广义货币和信贷扩张提供支持的各种负债,主要指银行持有的货币(库存现金)和银行外的货币(流通中的现金),以及银行与非银行在货币当局的存款。

从用途上看,基础货币表现为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数量上看,基础货币由银行体系的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库存现金以及银行体系之外的社会公众的手持现金等四部分构成。其公式为:

基础货币=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银行系统的库存现金+社会公众手持现金

3、公开市场与议价市场

公开市场即由众多市场主体以拍卖方式定价的市场。这类市场一般是有组织的和有固定场所的有形市场,如股票交易所。

议价市场是指没有固定场所、相对分散的市场,双方的买卖活动要通过直接谈判而自行议价成交。由于这类活动一般多在公开市场外面进行,故又称场外交易。

4、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详见朱书257)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成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的方法叫做直接标价法。汇率上升,则意味着单位外币所兑换的本币越多,本币的币值越低,反之亦然,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成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的方法叫做间接标价法。汇率上升,则意味着本币的币值升高,亦即表明每单位本币所能兑换的外币增加,反之则反。

5、金融自由化改革核心内容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先后走上了金融自由化的改革之路。 实施金融自由化主要包括:建立国内资本市场,放开利率;大幅度减少或取消对信贷的限制;降低进入金融部门的壁垒;降低银行准备金要求;对一些国有银行实施私有化;允许在国内开设存款账户以及逐步放松对外资流入和流出的限制等。

金融自由化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能改善金融资源配置,提高资本效率,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金融自由化又会加剧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而金融体系的脆弱易引发危机,使得经济出现衰退。发展中国家应采取渐进方式推进金融自由化,在实施金融自由化进程中把握好“度”,适度的金融自由化能更好地发挥金融自由化的正面效应,减少其负面效应,使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获得可持续发展。

6、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负面影响

1).资本市场发展对银行存款总量的影响

资本市场的发展所引起的社会资金分流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资本市场股票、债券等证券的大量发行对银行存款的影响。资本市场上股票,债券发行和交易量的快速增长迅速唤起了公众的投资热情。而居民和机构投资者所拥有的投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其在商业银行等银行的存款,尤其是定期存款。从目前国家政策性倾向来看,证券投资基金以及产业投资基金、风险创业投资都会获准加快发展,这无疑会导致商业银行的存款分流。

保险业及保险基金的发展也会分流一部分银行存款。保险业是资本市场上一支不可忽略的劲旅。越来越多的居民和企业逐渐将储蓄或存款的相当一部分用于购买各类保险,这也相应地抽走了一部分银行存款。

2).资本市场发展对银行存款结构的影响

当国家或企业发行证券(国债、公司债和股票等)筹集资金时,发行者筹集的是股本金或金库存款,而购买者(居民或机构投资者)动用的则是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且这些存款多为定期存款。在证券交易结束后,证券发行者将发行收入相当一部分存入商业银行在这一过程中,从商业银行流出的是定期存款等较为稳定的资金来源,而流回商业银行的则是股本金存款或财政金库存款(基本上是随时都有可能动用的活期存款或短期存款)。因此,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得银行存款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使定期存款活期化,长期存款短期化,信贷资金的平均偿还期大大缩短,资金结构的不稳定性增大。

3).资本市场发展对银行贷款总量的影响

直接投资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银行贷款的增长。资本市场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直接投资的比重,而直接投资与银行贷款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此长彼消关系。因此,在社会储蓄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以直接融资为特征的资本市场的发展,必然会影响以间接融资为特征的商业银行的贷款增长。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两相比较,直接融资占融资总额的比重虽然较小,然而从发展的势头来看,它正在快速地取代一部分间接融资。

4).资本市场发展对银行贷款结构的影响

资本市场发展对银行存款结构的影响会传导到贷款结构上。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与贷款结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例如长期贷款必须与长期存款保持一定的匹配关系。资本市场发展造成的长期存款短期化,定期存款活期化,其结果必然使得商业银行的贷款期限结构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因而银行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比重有所增加,而长期固定资产贷款的比重则有所下降。

5).资本市场发展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上述影响归根结蒂都会体现在银行获利能力的变化上。首先,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竞争更加激烈,从而促使银行的高额利润逐步向社会平均利润转化。银行为了争取客户,一方面要尽量压低贷款利率,另一方面又要尽量抬高存款利率,这种利用利率杠杆竞争的手段不仅要在与同业比较中体现出优势,还要在与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上各类金融工具的比较中吸引客户,因此存贷款利差日益缩小。其次,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企业和居民的金融意识逐渐增强,投资者在市场经济的摸爬滚打中慢慢学会利用各种市场或渠道之间的差价来套利,银行为了吸引客户,也不得不主动向客户让利。可见,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商业银行在传统业务上的获利能力普遍下降。

7、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正面效应

1).资本市场的发展为银行实施多元化筹资战略提供广阔的渠道

银行可以通过资本市场以多种形式筹措长期资金。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股份制企业和股票发行量会越来越多,动员出来的社会闲散资金也不断增大。在资本市场流动的资金量增大的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暂时沉淀下来。商业银行可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展与上市公司和投资银行相关的筹资业务,如网上发行股票的收款业务,证券交易机构的证券资金清算业务,等等。

2).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银行通过参与资本市场交易而改善资产的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

资本市场的发展便于银行突破资产结构单一的局限,实现多元化资产的有效组合。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供选择的金融产品越来越多,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购买和持有各种有价证券来优化其资产结构,多元化的资产组合使商业银行便于在充分兼顾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争取最大限度的盈利。

资本市场的发展拉动了相对落后的货币市场发展,从而为商业银行发展信贷业务和改善资产流动性提供更多的便利。我国货币市场相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大大滞后,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拉动下,货币市场将出现“补涨”式的发展,由此而形成的活跃的短期国债市场及国债回购市场,为商业银行利用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扩大信贷投放和流动性创造了有利条件。

货币市场的发展也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提供了便利。在货币政策适应经济和金融发展作出适当调整的情况下,货币市场的发展和央行公开市场业务的进一步扩大,将大大提高商业银行债券资产特别是短期国债的变现能力。同时,参与公开市场融资具有不仅利率较低而且供给充足的特点,因而是商业银行兼顾盈利性和流动性的理想融资渠道。

3).资本市场的发展为解决国有企业高比例负债问题, 进而为改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找到了良好契机。 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助于推进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和降低企业对银行的负债率,并提高国有企业对银行贷款的偿还能力。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