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答案大纲参考书目教材专业课复习资料



西北师范大学(简称西北师大,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于1902年始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是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重点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为国家

西北师范大学(简称西北师大,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于1902年始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是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重点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为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其原名西北师范学院,1988年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1]

西北师范大学前身之一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改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立北平师范


大学与同时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共同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整体改组为西北联合大学下设的教育学院,后改为师范学院。1939年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1年迁往兰州。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继续在兰州办学。同时,恢复北平师范大学(现北京师范大学)。1958年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1981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由北京师范大学对口支援西北师范大学。

1

历史沿革

编辑

西北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它开创了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先河。

1898年,清政府制定《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京师大学堂分普通学与专门学两类,同时设师范斋和编译局等部门。以后历经“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等变故,京师大学堂屡遭摧残,以致停办。

1901年,清政府重建京师大学堂,先设速成科,下分“仕学馆”和“师范馆”。师范馆首先招生,于次年12月17日开学,校址设在景山东马神庙。

1904年,师范馆改为优级师范科。

1908年5月,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校址迁往厂甸五城学堂,这是中国高等师范学校独立设校的开始。

1912年5月,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改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0年,北京高师开办教育研究科,招收高师和专门学校的毕业生及大学三年级优秀学生,开中国高等学校通过考试招收研究生之先河。1923年,又续办国文、英语、史地三部的研究科。

校史沿革

1923年,北京高师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改为师范大学。始建于1908年的北京女高师亦于1925年改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1931年7月,北平师范大学与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合并,定名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下设教育学院、文学院、理学院及研究院。

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发生,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北平师范大学迁往西安,与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组成西安临时大学。

1938年春,西安临时大学迁至汉中,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北平师大


改为西北联大教育学院。同年8月,西北联合大学教育学院改为师范学院,并于次年改称为国立西北师范学院。

1940年,国立西北师院奉命迁往甘肃省兰州市。为减少损失和解决新校址房屋不足,从1941年起,老生在城固逐年毕业,新生在兰州招收。至1944年,西北师范学院全部搬迁兰州。

1941年,国立西北师范学院迁往甘肃兰州。抗战胜利后,部分师生返回北平复校,其余则留在了兰州。

1958年前,学校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6所重点高师院校之一。

1958年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

1981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7]

1985年,教育部依托学校设立了教育部直属的、高等院校建制的“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与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两位一体的管理体制。

1987年,国务院又在学校建立了“藏族师资培训中心”。

1988年,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

2012年,学校成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之一。

2014年,学校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2018年11月,教育部公示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西北师范大学入选。[8]

科研成果

西北师范大学

学校社会科学在中国古代文学、西北历史与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民族教育、古籍整理、敦煌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优势突出、特色鲜明。自然科学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数学、原子与分子物理、教育技术等领域研究深入,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被SCIE收录论文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收录论文数居全国师范大学10位左右,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同时本大学也是世界上首次拍摄到的自然界球状闪电的全过程及其发射光谱。[22]

截至2015年11月,学校获得了一批高级别的科研奖励,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60余项,其中全国“五个一工程”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1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5项(其中二等奖3项,终身成就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85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437项,省敦煌文艺奖35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