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学位)导师简介 - 北京农学院研究生...



贾昌喜,男,1956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产品及食品加工工程和食品加工过程检测领域的研究。1982年7月至2002年7月在太原理工大学任教,硕士生导师,山西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

贾昌喜,男,1956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产品及食品加工工程和食品加工过程检测领域的研究。1982年7月至2002年7月在太原理工大学任教,硕士生导师,山西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2年8月至今在北京农学院任教,2003年9月至2004年6月任食品工程教研室主任,2004年7月至2007年6月任食品科学系党总支书记,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曾主持完成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企业应用研究项目20余项,目前在研促生长中药添加剂对猪肉品质的影响等项目;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2项、国家专利3项,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第五届“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和山西省第四届、第六届“兴晋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获二等奖2项,鼓励奖1项;发表“啤酒糖化发酵过程分布式监控系统”、“超高压处理对番茄汁品质的影响”等科技论文49篇,其中4篇被SCI、ISTP等收录;参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教材等2部。

姓名:卢大新 性别:男

政治面貌:群众 出生年月 1961.04

民族汉族 职务无

籍贯陕西 职称教授

最高学历博士 最高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18618346171 E-mail dx.lu@163.com

一、学习工作经历

1978~1982 北京理工大学飞行器系动力装置专业大学本科

1982~1984 原兵器部845-1研究所助理工程师

1984~199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机系、食品科学系任教讲师

1993~1999 日本北海道大学农产物贮藏加工学科硕士、博士

1999~2000 受聘于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系任兼职教授

2000~2001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访问研究(博士后基金)

2001~2003 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教授

2003~至今北京农学院教授

2013年担任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农产品加工工程方向负责人

二、社会职务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贮藏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园艺学会李杏分会常务理事

三、主讲课程

本科教学:

1.食品营养学2.食品感官评价3.粮食加工工艺学4.中国著名八大菜系鉴赏

研究生教学:

1.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Seminar

2.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英语

四、研究领域和方向主要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相关应用基础和开发研究工作:

1.物理处理方法改善小麦加工特性的应用基础研究

2.农产品加工技术及品质控制(谷物加工技术及品质控制、板栗加工技术的开发研究、薯类加工技术的开发研究、红枣加工技术的开发研究、果蔬加工技术的开发研究)

3.农产品干燥/干制技术研究

五、奖励及其他

1.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2.西安市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

3.农业部“惠民工程”特聘专家

六、近五年科研经历(含承担研究项目、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得专利、获批品种等情况)

姓名:韩涛 性别:男

政治面貌:民盟 出生年月 1963.08

民族汉:职务

籍贯北京:职称教授

最高学历研究生 最高学位学士

联系方式 010-80794186 E-mail taolhan@yahoo.com.cn

一、学习工作经历

1985年本科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

1987年研究生毕业于郑州粮食学院。

1997.03-1998.12年在加拿大GUELPH大学做访问学者。

现担任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方向负责人。

二、社会职务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营养与食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农学会杂粮分会----理事,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高新技术委员会----常务理事。

三、主讲课程

食品营养学;功能食品导论;食品工厂设计;农产品贮藏与物流

四、研究领域和方向

一功能因子及其加工利用

1动植物活性成分的制备、功能评价及生物活性产品的开发:

2食物源成分的活性转化、活性产物制备及生物活性产品的开发:

3植物天然活性成分的富集及高生物活性产品的开发:

二农产品产后加工中的营养、化学和生物化学等问题的研究,包括化学成分、酶活性等及其变化、物质提取鉴定等;

三植物性农产品的产后贮藏保鲜技术及生理基础;

五、奖励及其他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优秀论文奖

中国商业联合会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

中国农业科学青年科技奖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六、近五年科研经历(含承担研究项目、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得专利、获批品种等情况)

发表论文:

山药糖蛋白对α-葡萄糖苷酶的体外抑制作用研究

多肽生物活性及其结构的关系

Alcalase碱性蛋白酶酶解蚕豆蛋白的研究

山药糖蛋白纯化条件及其理化方法鉴定

山药糖蛋白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Changes in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in coated chestnuts during storage

外源甜菜碱对黄瓜果实冷藏期间延缓冷害的影响

Comparison on postharvest physiological changes between middle-mature and late-mature peaches

Selection of fruit quality assessment factors for peach genus

果实的风味构成及其调控

著作:

现代农业与循环经济

仝其根,男,1962年9月出生,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1985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化学系本科,1988年在东北农业大学动物食品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2013年10月担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带头人。

主要从事的科研领域有①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及应用,在固相反应生产有机盐类食品添加剂方面,其采用的节能、节水、环保技术在国内外独树一帜,在食品防腐领域取得重要成绩。②香辛料油树脂的生产及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有二十多个油树脂产品在企业转化,正在从事香辛料有用成分的的分离研究。③蛋品的加工技术,主要在溶菌酶提纯、改性,咸蛋黄的腌制,蛋品安全生产方面进行研究。

主持教育部及北京市教委的教学研究课题2项。

近5年发表科研论文核心期刊及以上近二十余篇,第一主持科研项目4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另有2项在审查之中。

北京市政府奖1项,全国级别学会奖3项。

2007年“室温固相酸碱反应生产脱氢乙酸钠的研究”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成果已经转化。

2008年“节能、高值化香辛料油树脂的工业化生产技术”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成果已经转化。

2008年“室温固相反应生产有机盐类食品添加剂的绿色节能化工技术”获得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技术进步奖。

2009年“室温固相反应生产有机盐类的绿色节能化工技术”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E-mail:Tongqigen@sina.com

姓名:刘慧 性别:女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出生年月 1963.05

民族:汉 职务

籍贯湖南邵东 职称教授

最高学历硕士研究生 最高学位工学硕士

联系方式 010-80799174 E-mail foodlh@263.net

一、学习工作经历

1982年9月于东北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畜牧专业读大学本科,1984年9月保送于天津轻工业学院(现为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系发酵工程专业学习。2001年6月于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攻读发酵食品方向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1986.7-2001.7于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任教,2001.8-至今,于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2004.9-2012.3曾担任食品质量与安全教研室主任。 现担任食品科学食品营养与功能方向负责人。

二、社会职务

《乳业科学与技术》第二届编委会委员;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终身会员;中国食品学会高级会员。

三、主讲课程

《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发酵工艺原理》

四、研究领域和方向

长期从事食品微生物学技术与功能性发酵食品和食品安全微生物检测与控制技术应用基础研究。研究方向为食品微生物及功能产物的研究与利用。

五、奖励及其他

1.主编的《现代食品微生物学》于2004年12月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称号。

2.主编的《现代食品微生物学》第二版于2007年12月评选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于2012年9月获北京农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3.主编的《现代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于2009年1月荣获北京农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4.主持的《食品质量与安全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果于2012年9月荣获北京农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5.主持的《食品微生物学》北京农学院重点课程建设项目于2007年及2009年两次荣获校级优秀课程称号。

6.主持的《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实践》,于1997年获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7.“利用藏灵菇源产胆盐水解酶的酵母菌生产功能性牛奶酒技术”

获第二届中国食品产业产学研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主持)

8.《优质酸奶菌株选育及生产发酵剂研制》黑龙江省教委项目,于2000年2月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副主持)

9.《食品防腐剂Nisin的制备及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研究》黑龙江省科委攻关项目,于2000年2月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四)

10.2010年9月获2008-2010年度北京农学院“教书育人标兵”称号。

11.1996年9月荣获黑龙江省“优秀教学工作者”称号。

12. 2012年11月荣获《第二届中国食品产业产学研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杰出科研人才奖”。

13. 2011年1月荣获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项目负责人”称号。

六、近五年科研经历(含承担研究项目、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得专利、获批品种等情况)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主持完成2006-2008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藏灵菇益生菌产生物活性物质及生理功能的研究”(5062006)。

2.主持完成2009-2011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藏灵菇克鲁维酵母菌降胆固醇作用及机理的研究”(5092008)。

3.主持完成2010年北京市教委项目“昆明酸浆米粉优良菌种筛选及其在发酵酸浆米线中的应用”(KM201010020016)。

4.主持完成2007-2008北京市农工委项目“鲜切菜保鲜关键技术及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的研究与示范”子课题(20070102)。

5.主持在研国家科技部“十二五”转基因重大专项“抗病转基因羊新品种培育”子课题“转基因羊安全性评价”(2011ZX08008-005)。

6.主持在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动物源食品加工过程中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子课题“基于免疫胶体金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研究及应用”

(2012BAD28B02-01)。

7.主要参加科技部“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食品生物危害精准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子课题“畜产品病原菌安全控制技术”(2012AA101606-05)。

发表学术论文及获得专利情况:

2007-2012年期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5篇,其中一级核心期刊(一级学报)6篇、被EI和CA收录9篇、国际会议论文6篇。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第二和第五完成人身份获得发明专利4项,第五完成人身份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由本人自主研发的6株高产胆盐水解酶的新菌种,通过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鉴定,并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国家菌种保藏中心。

[1]刘慧,谢远红,熊利霞,董瑞婷,潘昌莉,腾国新,张红星*.Effect and mechanism ofcholesterol-lowering by Kluyveromyces from Tibetan Kefir[J]. Material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Application, 2011, 343-344(1):1290-1298

[2]刘慧,王瑞琼,丁柯,邢书涵,朱丽静,韩爽,张红星*.Purification and Structure Study onExopolysaccharides Produced by Lactobacillus casei KL1 from Tibetan Kefir[J].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dicine and Engineering,2011,2: 221-228

[3]刘慧,谢远红,腾国新,熊利霞,易欣欣,张红星*.Studies on the Action mechanism for Cholesterol-lowering of Lactobacter which yields Bile Salt Hydrolase from Kefir Grain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dicine and Engineering,2011,3: 204-209

[4]冉冉,王世平,刘慧*.藏灵菇源酸奶复合菌发酵剂对大鼠降胆固醇的研究[J].营养学报, 2009,31(1):59-62

[5]冉冉,王世平,刘慧*.藏灵菇乳酸菌耐胃肠道逆环境特性及降胆固醇的实验研究[J].营养学报, 2008,30(1):92-94,101

[6]刘慧,丁轲,王瑞琼,单冬雪,张红星*.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藏灵菇源乳酸菌发酵液中的四碳二羧酸[J].中国食品学报, 2010,10(6)180-186

[7]刘慧,王世平,冉冉,张红星*,腾国新.藏灵菇源酸奶复合菌发酵剂对大鼠脂质过氧化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 2010,10(2)27-31

[8]刘慧,王世平,冉冉,张红星*.藏灵菇源酸奶复合菌发酵剂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实验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 2011,10(6):7-12

[9]陈湘宁,钟思琼,金文斌,张继荣,孟令川,刘慧*.膜包装鲜切蔬菜中主要腐败菌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食品学报,2012,12(5):154-160

[10]刘慧,周茉,熊利霞,高秀芝,张红星*.昆明酸浆米粉优势乳酸菌筛选及发酵性能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1.26(5):1-7

[11]刘慧.两种酵母菌胆盐水解酶提取方法与功能性牛奶酒生产技术:中国,发明专利号ZL200710123107.5[P]. 2010-12-22.

[12]刘慧,张红星,钟德寿,等.四种产胆盐水解酶和胞外多糖的乳酸菌及其功能性酸奶生产技术:中国,发明专利号ZL 200710123106.0[P]. 2010-12-01.

[13]刘慧,张红星,钟德寿,等.乳酸乳球菌和嗜热链球菌中胆盐水解酶与胞外多糖的提取方法:中国,发明专利号ZL200710123108.X[P]. 2010-09-15.

[14]刘慧,钟思琼,张红星,等.利用产胆盐水解酶的乳酸菌、酵母菌制备降胆固醇蛋乳发酵饮料的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号ZL200910091381.8[P].2012-08-01

姓名:张红星 性别:男

政治面貌:党员 出生年月 1970年5月

民族汉族 职务副院长

籍贯山东聊城 职称教授

最高学历研究生 最高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010-80794124 E-mail hxzhang511@163.com

一、学习工作经历

1990.9-1993.6 哈尔滨大学学生

1993.7-1999.8 黑龙江卫生防疫站工作

1999.9-2002.6 哈尔滨商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2002.9-2005.6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

2005.7-至今北京农学院工作

现担任食品科学带头人 以及食品生物技术方向负责人

二、社会职务

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常务理事

欧盟有机食品认证检查员

中国良好农业认证检查员

三、主讲课程

食品生物技术

食品免疫学基础

四、研究领域和方向

1.功能性微生物的研究及开发

建立功能性微生物筛选模型,锚定特质微生物中功能性基因及其产物,明晰微生物遗传背景,研究其功能特性及作用机理,开发食品级功能性微生物。

2.食品中致病微生物检测及生物控制

研究致病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检测技术,检测食品中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并开发检测试剂盒;

研究功能性微生物的抑菌机理,开发食品级生物防腐剂。

3.采后贮藏及营养品质

应用生物技术控制呼吸越变型果实内源乙烯的生物合成,延缓果实成熟和衰老,研究果实采后贮藏营养品质变化及其作用机理,控制果实营养品质劣变。

五、奖励及

其他

2001年入选黑龙江省优秀学生干部;

2007年入选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

2009年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

六、近五年科研经历(含承担研究项目、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得专利、获批品种等情况)

近几年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省级科研项目共计4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或验收2项,在研2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在国际及国家级期刊发表40余篇,包括SCI收录11篇、EI及CA收录17篇,获得授权国家专利8项。

一、主持项目

1.主持“十二五”国家863科技计划子课题“畜产品病原菌安全控制技术”(2012AA101606-5)

2.主持农业部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子课题“玉米、小麦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性评价”(2011ZX08011-005-008)

3.主持“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农产品产后品质劣变的调控技术”(2006BAD2200114);

4.主持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项目“乳酸菌中细菌素抑菌机制研究及其在食品安全应用”(KM201110020006);

二、授权国家专利

1.一种检测赭曲霉毒素A全封闭检测卡

(授权专利号:ZL 201020532557.7)

2.四种产胆盐水解酶和胞外多糖的乳酸菌及其功能性酸奶生产技术

(授权专利号:ZL 200710123106.0)

3.乳酸乳球菌和嗜热链球菌中胆盐水解酶的提取方法:

(授权专利号:ZL 201010185950.8)

4.鲜鱼腥草梨汁饮料及其制作方法

(授权专利号:ZL 201010115209)

5.乳酸乳球菌和嗜热链球菌中胆盐水解酶与胞外多糖提取方法

(授权专利号:ZL200710123108.X)

6.一种德氏乳杆菌乳酸亚种细菌素在冷却猪肉馅防腐中的应用

(授权专利号:ZL201110026554.5)

7.一种德氏乳杆菌乳酸亚种细菌素在草莓保鲜中的应用

(授权专利号:ZL201110026526.3)

8.一种德氏乳杆菌乳酸亚种及其抗单增李斯特菌细菌素的制备方法

(授权专利号:ZL201110026530.X)

三、部分科研论文

1. Zhang Hongxing, Zhu Benzhong, Yu Bianyun, Hao Yanling, Fu Daqi, Xu Wentao & Luo Yunbo*. Cloning and DNA-binding properties of ethylene response factor, LeERF1 and LeERF2, in tomato. Biotechnology Letters, 2005. 27: 423–428

2. Hongxing Zhang , Yu-kui Rui.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of the speciality ‘‘frozen pear’’from the Northeastern of China. Journal of Consumer Protection and Food Safety, 2010, 5: 345–346

3. Hongxing Zhang , Yu-kui Rui.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of the speciality ‘‘frozen pear’’from the Northeastern of China. Journal of Consumer Protection and Food Safety, 2010, 5: 345–346

4. Hui Liu, Yuanhong Xie, Hongxing Zhang ú.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cholesterol-lowering by Kluyveromyces from Tibetan Kefir.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ellular, Molecular Biophysics and Bioengineering, 2010, 2: 440-446

5. Zhang Hongxing, Xu Fang, Rui Yukui.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Content of Ten Heavy Metals in Detergents from China by ICP-MS. As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2010, 22(6): 4777-4780

6. Zhang Hongxing, Rui Yu-Kui*.Determination of Trace Elements, Heavy Metals and Rare Earth Elements in Corn Seeds from Beijing. E-Journal of Chemistry, E-Journals of Chemistry , 2011, 8(2), 782-786

7. Hongxing Zhang, Yanling Hao, Dapeng Zhang, Yunbo Luo*.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ryptic plasmid pTXW from Lactobacillus paracasei TXW. Plasmid, 2011, 65 (2011) : 1–7

8. Zhang Hongxing, Rui Yu-Kui*. Determining mineral elements in four kinds of grains from Beijing market by ICP-MS simultaneously. Journal of Saudi Chemical Society, 2012, 16, 31-33

9. Na Jia, Yuanhong Xie, Hongxing Zhang*. Effect of bacteriocin treatment on storage and quality of postharvest strawberry fruit,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2,554:1547-1552

10.张红星,朱本忠,谢远宏,罗云波*.番茄乙烯信号转录因子LeERF1基因克隆和蛋白表达,中国食品学报,2007,7(3):49-54

11.张红星,王廿,韩涛*.抑制ACC合酶和ACC氧化酶对植物贮藏保鲜的影响,食品科学,2009,24(9):266-268

12.刘慧,李晨,杨磊,贾慧,张红星*.藏灵菇酵母菌K1耐胃肠道逆环境特性及降胆固醇的研究.中国酿造,2010,222(9):61-64

13.刘慧,王世平,冉冉,张红星*.藏灵菇源酸奶复合菌发酵剂对大鼠肝脏胆固醇的作用.中国食品学报,2010,10(2):35-39

14.刘慧,王世平,冉冉,张红星*.藏灵菇源酸奶复合菌发酵剂对大鼠脂质过氧化的影响.中国食品学报,2010,10(3):27-32

15.张红星,刘丽,谢英.风干肠中戊糖片球菌所产细菌素L5-6的理化特性研究.中国食品学报,2011,11(1):75-79

16.惠明,刘勇,张红星*.产胆盐水解酶BSH乳酸菌的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中国食品学报,2011,11(1):214-221

17.刘慧,周茉,张红星*.昆明酸浆米粉优势乳酸菌筛选及发酵性能研究.中国粮油学报,2011,26(5):1-6

18.张红星,王廿,刘勇,等.乳酸菌胆盐水解酶生理特性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食品科学,2011,32(11):302-305

赵建庄,男,教授,北京市教学名师、食品科学食品安全检测与控制方向负责人,现任北农学院学报编委委员,入选2010年度北京市百名学术创新人才,长期从事食品安全及农药残留分析的科研工作。主编出版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北京市精品教材3部,是北京市首批精品课程负责人。先后发表SCI、一级期刊和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主持完成教育部重点课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和北京市农业试验示范项目等重大课题多项;完成的科研课题都取得了较好的研究进展和科研成果。在全国较早研制出了农药残留速测仪和溴氰菊酯ELISA试剂盒。获国家科委、陕西省政府举办的杨陵农科城科技博览会后稷金像奖1项、宁夏首届发明博览会银奖1项、北京市教委、科委、农委颁发的“北京市科技转化先进个人”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北京市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近3年培养的研究生有2人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2人获得优秀硕士论文奖。1人获得校优秀硕士毕业生称号,他们学有所成就业形势良好,赵老师因此荣获北京农学院研究生就业工作突出贡献导师荣誉称号。

zhaojianzhuang@263.net

QQ:2548576559

姓名:陈湘宁 性别:女

政治面貌:党员 出生年月 1972.6

民族汉 职务

籍贯广东梅州市 职称教授

最高学历博士 最高学位工学博士

联系方式 13910866591 E-mail chenxn1111vip@sina.com

一、学习工作经历

1989.9~1993 .7 北京农业工程大学食品科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3.9~1996.7 中国农业大学农产品加工与贮藏专业获硕士学位;

2004. 9~2008 .6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

1996.4~至今北京农学院食品学院教师;

现担任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果蔬贮藏与物流方向负责人。

二、社会职务

北京市青联委员;房山区政府农业顾问;首都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

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农产品加工与流通专家。

三、主讲课程

食品安全与卫生(双语)、粮油加工、食品酶学、食品工艺学原理、植物性原料加工工艺学、食品质量与管理、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加工与安全讨论

四、研究领域和方向

本人专注于食品安全管理、果蔬保鲜、加工及功能性研究。不但重视科学理论研究,同时重视成果的应用与转化及社会服务工作。

负责设计或改造的蔬菜加工企业基本覆盖了北京市全部大型蔬菜加工企业。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经验丰富。曾任奥运食品现场审核专家。自主开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政府及企业。蔬菜保鲜的科研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供奥运的整果清洗及为必胜客和肯德基供应的配送中心。

本人也一直从事柿子加工及功能方面的研究,在柿子的抗氧化及功能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达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正牵头北京市蔬菜加工流通方面的专家为提高叶类蔬菜自给率、降低损耗率等重要问题的解决进行研究及成果推广。

五、奖励及其他

2004年获北京市“科技新星”;2010年获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010年获北京市“优秀人才”项目支持;2011年获“北京农学院研究生就业突出贡献教师奖”。

六、近五年科研经历(含承担研究项目、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得专利、获批品种等情况)

近五年主持并完成了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省部级示范项目“鲜切菜保鲜关键技术及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的研究与示范”,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项目“柿子多酚与抗氧化活性关系的研究”,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磨盘柿中促进ADH活性物质的分离及其作用机理研究”。“食用菌保鲜技术研究与示范”,“磨盘柿功能性食品的成果转化”,“北京天安农业鲜切菜加工示范项目”。第1参加人在研国家级(863计划)课题“食用农产品中病原菌安全控制技术”。

现为北京市青联委员,并作为科技代表参加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基于本人对北京市蔬菜行业的贡献及取得的成绩,2012年被北京市农业局聘为叶类蔬菜产业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的岗位专家,任加工流通及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获得科研示范及推广专项支持。

近五年发表论文20余篇,第1作者国家级期刊以上论文13篇。会议论文2篇。以第一作者出版国家级出版社专著(或教材)3部,参编教材1部。受理专利2项,在蔬菜安全管理方面获国家软件著作权5项。

姓名:綦菁华 性别:女

政治面貌:党员 出生年月 196607

民族汉 职务

籍贯山东 职称教授

最高学历博士 最高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13681479257 E-mail

一、学习工作经历

1984.9-1991.4:黑龙江商学院食品工程系读本科和硕士

2000.9-2003.6:中国农业大学读博士

2006.9-2006.12: Harper Adam University in Uk研修食品营销硕士,获证书

2011.11-2012.5: Brooklyn College in USA做高级访问学者

1991.4-至今:北京农学院任教师

现担任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学位)带头人

二、社会职务

北京食品学会理事

中国食品学会高级会员

三、主讲课程

1、食品化学

2、食品分析

3、高级食品化学

四、研究领域和方向

1、食品加工中化学物安全:酚类和醌类

2、食品包装材料化学物安全:荧光剂

3、苹果深加工关键技术:控制澄清汁混浊和褐变

4、苹果皮渣综合利用技术:果胶和纤维素提取

5、板栗深加工关键技术:褐变和淀粉回生

6、板栗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板栗壳提取色素、板栗苞壳制取机制木炭

五、奖励及其他

六、近五年科研经历(含承担研究项目、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得专利、获批品种等情况)

近五年来,主持和副主持的科研项目9项,其中曾主持的项目6项(北京科委关于板栗壳综合利用技术研究1项,2009.12已通过专家验收、北京市教委关于板栗深加工技术研究1项,2008.12已通过专家组验收、北京市中青年骨干项目1项2008.12已验收、北京市应用重点实验室1项已经过专家验收),副主持北京教委课题3项,现主持2011年度北京彩虹项目关于板栗壳活性成分研究1项,2012年度科技专项专利成果转化项目板栗加工控制褐变技术转化1项。多年来一直围绕食品加工中化学物安全进行研究,如褐变产物功能性和安全性研究、苹果浓缩汁的混浊问题以及板栗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采用酶解和吸附结合的技术已成功地控制了苹果浓缩汁的二次混浊,使苹果浓缩汁的二次混浊率由原来的40%下降到4%;成功地从板栗壳中提取了色素和利用板栗外苞和内壳制取机制木炭,项目已在密云县推广中,2011年2月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多年的科研工作积累,共发表文章32篇,其中近5年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7篇,一级学报9篇, SCI收录1篇、EI收录1篇,CA收录2篇。主编国家级出版社教材2部,副主编国家级出版社科普读物1部,参与编写国外的专业英文工具书1部,参与编写21世纪精品教材1部。

姓名:谭锋 性别:男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出生年月 1964年11月

民族汉 职务国际学院总支书记

籍贯北京职称副教授

最高学历大学本科 最高学位学士

联系方式 80799502 E-mail tanfeng@bua.edu.cn

一、学习工作经历

1981-1985年,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系发酵工程本科专业学习

1985年7月以来,曾任食品科学系系主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国际学院院长,

现担任年国际学院党总支书记。

二、社会职务

三、主讲课程 Food Biotechnology

Food Processing, Preservation and Packaging

四、研究领域和方向

曾从事食品发酵领域研究,主要方向为液体发酵制酱生产工艺研究,突破了传统的甜面酱固体发酵生产模式,实现液体深层发酵,改造传统的开放式生产工艺,使生产过程封闭化、机械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食品安全性。

目前从事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领域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生鲜食品供应链中微生物污染的控制与管理,着重研究食品供应链温度对生鲜蔬菜中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和变化规律,以及食品供应链的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中影响食品品质与安全的因素和相应的管理与控制关键点,明确管理要素,建立管理体系,探索经济有效的食品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方法。目前的科研工作主要是以国际合作研究的形式与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共同开展。

五、奖励及其他

2001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六、近五年

科研经历

(含承担研究项目、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得专利、获批品种等情况)(限500字)

2008年至现在,主持与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合作科研项目“食品工业与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主要发表论文:

[1]谭海丽,谭锋*等,2009,液态发酵面酱生产工艺,食品工业科技,Vol 30(12):297-299

[2]谭锋等,2010,超市生鲜蔬菜供应链特征及损耗控制,食品工业科技,Vol 31(01):330-333

[3]张刚,任发政,谭锋*等,2011,NaCl对成品Mozzarella干酪质构及功能特性的影响,食品科学,Vol.32 (15): 49-53

[4]谭锋等,2011,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甜面酱香气成分,食品科学,Vol. 32(增2): 71-73

[5]曾恋之,谭锋*等,2011,细菌在生菜基质中生长的影响因素,食品科学,Vol. 32(增2): 18-21

[6]徐扬,谭锋*等,2011,中国葡萄酒市场与供应链分析,食品科学,Vol. 32(增2): 93-96

[7]曾恋之,谭锋*等,2012,温度对细菌在生菜基质中生长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916-7918

马挺军男,1973年7月出生,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提取与功能食品、果蔬保鲜技术。2007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2011年入选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主持完成的课题有:科技部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金“作物加工特性与功能因子利用研究”、北京市科委“大豆卵磷脂脂质体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北京市教委彩虹工程“芦笋保鲜与加工关键技术研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子课题“荞麦健康食品与功效评价研究”。主讲《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学》、《果蔬加工学》、《酿造食品工艺学》、《食品企业生产管理》等课程。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2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获授权1项,出版专著2本。

E-mail: mtingjun@163.com Tel: 13021026959

姓名:李德美 性别:男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出生年月 1970,6

民族汉族 职务无

籍贯山东 职称副教授

最高学历硕士 最高学位硕士

联系方式 13911252392 E-mail demeili@sina.com

一、学习工作经历

1988,9-1992,7西北农业大学园艺系,本科

1996,11-1998,3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西南研究中心进修

2001,4-2002,10法国国立农业工程师学院学习

2000,5-2005,6中国农业大学学习

二、社会职务

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副秘书长

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副秘书长

葡萄酒国家高级酿酒师

葡萄酒国家一级品酒师

国家葡萄酒产品认证评委

三、主讲课程《


酿酒工艺学》《葡萄酒品尝学》《葡萄酒欣赏》《植物性食品原料生产安全控制》《食品安全卫生学》

四、研究领域和方向研究领域“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主要专注于以下方面:

1、中国土壤气候条件下酿酒葡萄种植与酿酒技术

适应河北沙城、宁夏贺兰山、新疆焉耆、新疆玛纳斯等葡萄酒产区庄园葡萄酒生产模式研究

2、葡萄酒中有害物的控制技术

1)研究影响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生物胺等有害物质条件以及控制方法

2)研究葡萄酒中农药残留物控制技术

3)研究酿酒葡萄的赭曲霉毒素、重金属等控制技术

3、中国葡萄酒消费者口味倾向

研究中国饮食文化对葡萄酒消费者口味影响

五、奖励及其他

主编的教材《酿酒葡萄品种学》获得优秀教材一等奖

获得“2012世界葡萄酒商业十佳人物”

酿造的“加贝兰”葡萄酒获得“品醇客世界葡萄酒大赛金奖”

法国葡萄酒杂志《RVF葡萄酒评论》2011年度人物奖

《葡萄酒》杂志2011年度中国葡萄酒风云人物奖

六、近五年科研经历(含承担研究项目、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得专利、获批品种等情况)主持北京市委组织部下达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葡萄酒中影响健康的天然发酵副产物分析及其工艺控制”,北京市教委彩虹工程项目“酿酒葡萄氮化合物含量水平对酒精发酵影响的研究”以及农业部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子项目“葡萄酒加工”等科研项目研究,在《园艺学报》、《酿酒科技》、《中外葡萄与葡萄酒》、《中国农业科学》等科技期刊发表科技论文13篇,出版《设施葡萄栽培关键技术问答》《酿酒葡萄品种学》《深度品鉴葡萄酒》等专著3部,参加劳动部国家职业技术标准《品酒师》《酿酒师》编写。

照片暂缺

姓名:谢远红 性别男

政治面貌:群众 出生年月 1978.10

民族满 职务无

籍贯吉林省松原市 职称讲师

最高学历博士研究生 最高学位工学博士

联系方式 80799174 E-mail XIEYUANH@163.COM

一、学习工作经历

2010年7月至今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

2007年9月-2010年6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博士后

学习经历:

2004年9月-2007年7月,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2001年9月-2004年7月,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7年9月-2001年7月,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食品加工专业,本科

二、社会职务无

三、主讲课程《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转基因食品及安全检验》、《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

四、研究领域和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果蔬采后生物技术、食品微生物及功能成分研究。

五、奖励及其他

六、近五年

科研经历(含承担研究项目、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得专利、获批品种等情况)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一项(31201310),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等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研究论文1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篇,EI收录论文4篇。

1.XIE, Y.H., GAO, H.Y., LUO, Y.B. AND ZHU, B.Z. 2012. ROLE OF ETHYLENE IN THE BIOSYNTHESIS OF FATTY ACID-DERIVED VOLATILES IN TOMATO FRUIT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343: 937-950

2.HAO Y.F., ZHANG H.X., XIE Y.H.2012. IDENTIFICATION OF SPOILAGE FUNGUS FROM STRAWBERRY FRUIT BY PCR.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550-553: 1729-1731

3.XIE, Y. H., ZHU, B. Z., YANG, X. L., ZHANG, H. X., FU, D. Q., ZHU, H. L., SHAO, Y., GAO, H. Y., LI, Y. C. AND LUO, Y. B. 2006. DELAY OF POSTHARVEST RIPENING AND SENESCENCE OF TOMATO FRUIT THROUGH VIRUS-INDUCED LEACS2 GENE SILENCING.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42: 8-15

4.LI Y.C., ZHU B.Z., XU W.T., XIE Y.H., SHAO Y., LUO Y.B. 2007. LEERF1 POSITIVELY MODULATED ETHYLENE TRIPLE RESPONSE ON ETIOLATED SEEDLING, PLANT DEVELOPMENT AND FRUIT RIPENING AND SOFTENING IN TOMATO. PLANT CELL REPORT 26: 1999-2008

姓名:高秀芝 性别:女

政治面貌党员 出生年月 1977.12

民族汉 职务无

籍贯天津 职称讲师

最高学历博士 最高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80799174 E-mail

一、学习工作经历 1995.9-1999.7 天津师范大学生物系获得理学学士

1999.9-2002.6 天津商业大学食品与发酵工程学院工学硕士

2006.9-2008.6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学博士

2002-至今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

二、社会职务

北京食品学会会员

三、主讲课程农业微生物、环境微生物、生物学基础、营养与健康

四、研究领域和方向(限300字)

1. 发酵食品中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2. 豆酱芽孢杆菌溶栓酶活性研究

3. 芽孢杆菌抑菌功能研究

五、奖励及其他

六、近五年科研经历(含承担研究项目、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得专利、获批品种等情况)

主持国家公益性专项子专题,主持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一项,参加两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参加两项农业部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项目研究。主要研究论文如下:

1. 高秀芝,艾启俊,仝其根,徐文生,王晓东,易欣欣,张启增,崔宗均.传统豆酱和商品豆酱发酵过程中营养及理化指标动态.中国食品学报, 2013,13(2): 207-210

2. 高秀芝,樊星,孙波,王晓东,莫丽玲,张红星,刘慧.豆酱芽孢杆菌快速制作纳豆工艺研究.食品科技. 2013,4:82-84

3. 高秀芝,延吉传统豆酱发酵过程中营养及理化指标变化.北京农学院学报,2012,7:73-76

4. 高秀芝,王小芬,刘慧,仝其根,王晓东,张启增,崔宗均. PCR-DGGE分析天源酱园豆酱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J].食品科学, 2011, 32(1): 112-114

5. 高秀芝,王小芬,李献梅,易欣欣,崔宗均.传统发酵豆酱与商品豆酱养分及微生物多样性比较[J].食品科学, 2009, 30 (3): 222-226

6. 高秀芝,王小芬,李献梅,张启增,仝其根,刘一倩,崔宗均.天源酱园豆酱发酵过程中营养及理化指标动态[J].食品科学, 2008, 29(9): 352-354

7. 高秀芝,王小芬,李献梅,王慧,崔宗均.传统发酵豆酱发酵过程中养分动态及细菌多样性[J].微生物学通报, 2008, (5):748-753

姓名:王宗义 性别 2012-11-6

政治面貌民盟 出生年月 1970-11-20

民族满族 职务教师

籍贯河北职称讲师

最高学历博士最高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010-80794186 E-mail Wangzongyi001@sina.com

一、学习工作经历 2010.7-今北京农学院食品学院,教师;

2008.6-2010.7 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后;

2004.9-2008.6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学习,获得农学博士学位;

1997.2-2004.9 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中国农业大学饲料分析测试中心,农业部饲料效价与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从事仪器分析。

2000.7-2000.9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农业厅实验室(Alberta Agriculture, Food and Rural Development,6909-116 Street, Edmontaon, Alberta, Canada T64 492)学习;

1996.7-1997.2 河北承德球乐保健饮料有限公司技术员;

1992.9-1996.7 河北大学化学系学习,获得学士学位。

二、社会职务暂无

三、主讲课程

研究生课程:现代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本科生课程:食品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现代仪器分析

四、研究领域和方向农产品与食品安全,农产品与食品活性物、有害物及污染物分离分析及其方法体系的建立。

五、奖励及其他

是国际AOAC优先研究项目(2011)“茶叶中653种农药和化学污染物多组分多类别残留GC-MS,GC-MS/MS和LC-MS/MS高通量分析方法”协同研究人员之一。

六、近五年

科研经历

(含承担研究项目、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得专利、获批品种等情况)在研项目

参与AOAC国际农残检测方法协同研究项目一项;主持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1项,北京农学院三项基金重点项目一项。

完成项目

主持完成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一项(2008044454),国家标准项目一项(20071230-T-469);作为主要承担者和参与者完成国家自然基金四项(编号:30771577,执行期2008.1-2010.12;编号:30270966,执行期2003.1-2005.12;编号:30600434,执行期2007.1-2009.12;编号:30800790,执行期2009.1-2011.12)

发表文章

近5年以第一作者在Analytica Chimica Acta,J. Chromatogr. B,J.Chromatogr. Sci,Chromatographia和Acta chromatographica等国际著名杂志发表SCI论文5篇,在国内《色谱》、《分析试验室》、《中国畜牧杂志》和《北京农学院学报》等核心杂志发表论文4篇;与校内外研究人员合作发表SCI论文8篇。

姓名王芳性别女

政治面貌民盟出生年月 1973.1

民族汉职务

籍贯吉林长春职称讲师

最高学历博士研究生最高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15011574310 E-mail Fangwang1973@sina.com

一、学习工作经历

1995.9-1998.7 西北农业大学资环系本科、硕士研究生

2000.9-2003.7 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博士研究生

1998.7-2000.9 国家半干旱工程研究中心工作

2003.6-至今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学院工作

二、社会职务

三、主讲课程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化学、环境化学与食品安全

四、研究领域和方向(限300字)

1、食品加工中农药残留降解规律

2、天然产物化学:中草药中功能成分的提取纯化及应用

3、板栗深加工关键技术:褐变和淀粉回生

4、板栗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板栗壳提取色素

五、奖励及其他

六、近五年科研经历(含承担研究项目、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得专利、获批品种等情况)

近五年来,主持科研项目1项(北京市教委食用酸浆中降血糖活性成分的鉴定及降血糖机制的研究,在研),参加北京市自然基金鹿蹄草活性成分抗菌机制的研究、北京科委关于板栗壳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北京彩虹项目关于板栗壳活性成分研究等省部级项目。控制板栗褐变方法获2012年度科技专项专利成果(第二完成人)。五年来来发表科研论文数篇。

多年来致力于中草药中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食品中农药的降解及板栗深加工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另外在教学改革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其中参加的教学研究项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分层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效果“获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参编教材一部。

姓名吕莹性别女

政治面貌群众出生年月 1976年8月26日

民族汉职务无

籍贯黑龙江职称讲师

最高学历博士研究生最高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13717705283 E-mail LVYING826@GMAIL.COM

一、学习工作经历

? 1994.9-1998.7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本科/学士

? 1998.9-2001.7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研究生/硕士

? 2001.7-2006.9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工程师

? 2006.9-2010.7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研究生/博士

? 2008.9-2009.8美国康奈尔大学食品科学系,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 2010.7-北京农学院,讲师

二、社会职务北京市食品学会会员

三、主讲课程豆制品加工工艺学、食品原料学、世界饮食文化

四、研究领域和方向(限300字)

大豆蛋白及其相关产品的加工;大豆肽与钙的结合机制;核桃的深加工;核桃肽的抗氧化机制研究;核桃肽与铁的相互作用;大豆蛋白、牛奶蛋白与农药的结合行为研究;

五、奖励及其他

2011年获北京市科协第11届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

2011年获北京市食品学会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

六、近五年科研经历(含承担研究项目、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得专利、获批品种等情况)

在学习和工作期间,主持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项目一项、“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豆乳(粉)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示范研究子课题一项、北京农学院三项基金一项;参加各类科研项目多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专项课题一项、博士点基金一项、北京市科委项目一项、产业化项目两项;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SCI收录文章6篇;获专利一项。

发表文章

1、 Ying Lv, Qi Liu, Xiaolan Bao, Wuxia Tang, Baichong Yang, Shuntang Guo.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ron-Chelating Peptides from Soybean Protein Hydrolysates Using IMAC-Fe3+.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9, 57, 4593–4597. (SCI收录,影响因子: 2.532)

2、 Ying Lv, Shuntang Guo, Baichong Yang. Aggregation of hydrophobic soybean protein hydrolysates: Changes in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during storage. 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 42,914–917 (SCI收录,影响因子: 1.589)

3、 Ying Lv, Xiaolan Bao, Baichong Yang, Chengang Ren, Shuntang Guo. Effect of Soluble Soybean Protein Hydrolysate-Calcium Complexes on Calcium Uptake by Caco-2 Cells.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2008, 73(7), H168-H173. (SCI收录,影响因子:1.255)

4、 Baichong Yang, Ying Lv, Yang Chen, Jin Wang, Wuxia Tang, Shuntang Guo. Inhibitory Action of Soybean-Conglycinin Hydrolysates on Salmonella typhimurium Translocation in Caco-2 Epithelial Cell Monolayer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8, 56, 7522–7527. (SCI收录,影响因子: 2.532)

5、 Xiaolan Bao, Ying Lv, Baichong Yang, Chenggang Ren, Shuntang Guo. A study of the soluble complexes formed during calcium binding by soybean protein hydrolysates.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2008, 73(3), 117–122. (SCI收录,影响因子:1.255)

6、吕莹,包小兰,郭顺堂.促进钙吸收的大豆肽研究及其在饮料中的应用. 2007饮料、运动、健康世界论坛论文集.

7、专利一种大豆肽钙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专利号:CN200710176756.1,郭顺堂,包小兰,吕莹.

照片暂缺

李武,研究员,男,汉族,1954年10月生,北京市人。197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大学学历。同年分配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从事蔬菜和瓜类采后技术研究工作。1988年,1993年和1995年分别受农业部、国家教委和单位派遣到德国、荷兰和英国进修及开展合作研究。

现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副主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府农业专家顾问团成员、中国制冷学会冷藏运输专业委员会理事、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评审委员会委员。

主持和参与的主要研究工作:

1979—1985年,参加市重点研究课题和国家“六五”攻关项目“蔬菜低温贮藏技术”和“蔬菜产地简易贮藏技术“研究工作,解决了花椰菜、嫩茎花椰菜的MA包装和冷害等技术关键问题。

1985—1991年,参加“大白菜采后生理及新法贮藏技术”研究工作,完成了通风系统与新型贮藏窖温度之间关系的测定,并提出了相应的菜窖设计及管理技术规程修改方案,解决了此项技术开始推广时出现冻菜和烂菜严重的问题,使其进一步完善。

1986—1990年,参加国家“七五”攻关项目“蔬菜采后生理及调控技术研究”,完成了莴笋采后生理及贮藏保鲜技术研究。

1992—1997年,主持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和国家技术监督局委托项目“出口蔬菜质量标准和保鲜技术研究”,为北京市蔬菜种植结构的调整,扩大蔬菜生产基地产品销路,增加出口创汇提供了技术支撑。

1998—2003年主持中澳合作项目“延长叶菜货架期技术研究”,对影响大白菜、小白菜、大葱采后货架期因素及控制技术与澳方进行了合作研究。

2004-2008年,主持“奥运会蔬菜安全供应保障体系建设“项目,奥运会期间作为奥运蔬菜鲜切加工指导组组长,确保了奥运会所用蔬菜安全、优质、多样、足量、有序的供应,鲜切蔬菜产品全部达到奥运会标准,没有发生一例质量安全事故。

目前主持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海岛蔬菜生产保障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和参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大型活动、团膳营养配餐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课题。作为农业部国家西甜瓜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综合实验室岗位专家,主持“西甜瓜保鲜与加工”课题。

参加工作以来获奖情况:

1.菜豆贮藏中影响锈斑发生和腐烂的因素及其控制。1981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四。

2.仲丁胺在蔬菜保鲜技术中的应用。1985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集体)主要参加者。

3.嫩茎花椰菜贮藏保鲜技术研究。1985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

4.花椰菜贮藏保鲜技术研究。1986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

5.大白菜采后生理及强制通风贮藏技术研究。1992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

6.大白菜优质高效技术开发。1992年北京市星火科技二等奖,主要参加者。

7.蔬菜采后生理及调控技术措施。1992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8.贮藏大白菜综合技术开发研究。1995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参加者。

9.菊苣根的贮藏及水培软化技术。1999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10.蔬菜品种多样化示范工程。1999年北京市星火科技三等奖,排名第一。

11.蔬菜采后内源激素消长与再生长关系的研究。1999年北京市科技进步

三等奖,排名第二。

12.蔬菜采后处理保鲜贮运技术示范。2001年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排名第二。

13.蔬菜无土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推广。2001年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排名第三。

14.PC透光板温室引进创新及推广应用。2002年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排名第五。

15.微型蔬菜新品种及瓜类嫁接砧木引进与利用。2005年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排名第一。

发表的代表性文章:

1.李武,甜椒适宜贮藏温度的探讨。〈〈蔬菜〉〉,1990,第2期,35-36。

2.Simon P. Schouten .Li Wu, Interaction of CA conditions and ethylene on the quality of Brussels Sprouts.<>,129-131.

3.Simon P. Schouten .Li Wu, Effects of CA conditions and Ethylene on Respiration and Quality of Brussels Sprouts.<>,1995,64-65.

4.李武黄楨宗汝静,Postharvest physiology and storage technology of stem lettuce.〈〈浙江农业学报〉〉,1995,第2期,140-143。

5.李武郑叔芳黄楨,大白菜传统贮藏窖与强制通风窖内乙烯、二氧化碳含量差异。〈〈蔬菜〉〉,1996,第6期,25-27。

6.Li Wu,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low oxygen atmosphere on postharvest visual quality of“xinlimei”radish.<>,1996,24.

7.李武,菊苣根的贮藏及水培软化技术研究。北京蔬菜学会研讨会论文,1996。

8.李武,香菇采后保鲜技术。〈〈北京农业科学〉〉1997,第2期,28-30。

9.Li Wu,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on postharvest visual quality of Oriental Bunching Onions. <>,1999,114.

10.Li Wu,Storage of Oriental Bunching Onions.<>No105,2001,108-110.

11.李武,奥运会蔬菜供给的技术支持条件和成果应用。《北京奥运食品安全环境高峰论坛〉〉2006,23-27。

12.饶璐璐主编.名特优新蔬菜129种.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3.方智远主编.蔬菜学.江苏科技出版社.2004

E-mail地址:liwu@nercv.org

13601300658

姓名赵晓燕性别女

政治面貌群众出生年月 1969.6

民族汉职务无

籍贯黑龙江职称研究员

最高学历研究生最高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139103333306 E-mail zhaoxiaoyan@nercv.org

一、学习工作经历

1987年----1991年沈阳农业大学园艺系农产品加工专业本科

1991年----1994年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农产品加工专业硕士

2005年----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博士

二、社会职务

农业部国家蔬菜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主任

农业部蔬菜加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标准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工程咨询中心注册咨询师

中国食品科技学会果蔬加工分会理事

三、主讲课程

四、研究领域和方向

1.果蔬新技术及新产品的开发

研究鲜切蔬菜的生理及微生物的变化规律,建立鲜切蔬菜、瓜类及果品的的加工技术体系;开展脱水蔬菜节能新技术的研究;研究超高压技术在果蔬加工应用。

2.生物活性物质及功能性产品的开发

研究农产品资源中活性成分分布的研究,明确可提供最丰富的活性成分来源的作物品种;研究不同加工方法、贮藏方法对蔬菜活性成的影响;研究花青素抗病毒的机理,研究其热力学及动力学稳定性。

3.农产品副产物资源的高效利用

研究利用蛋白质、淀粉等物质开发可以食用、可降解并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包装材料;针对果蔬加工过程中副产物资源,根据主要成分不同,开展食品化加工、饲料化加工以及肥料化加工。

五、奖励及其他

1.“牵手”果蔬汁的研制与开发,2003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一。

2.番茄红素制备的关键技术,2006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排名第一。

3.入选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2010)

4.北京市科技新星(2004)

5.北京市科普先进工作者(2006)

六、近五年科研经历(含承担研究项目、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得专利、获批品种等情况)

近年来一直从事农产品加工的研究与产业化开发,主持农业部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市科委研究项目等各类课题10项,发表文章50篇,其中SCI收录15篇,获得专利4项,在蔬菜加工领域主持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所研究的主要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开发。在农产品加工领域与德国、加拿大和西班牙建立了深入长久的合作关系。

近年来所主持的科研项目:

1.蔬菜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北京市科委1998.1-2000.12;

2.番茄红素的综合开发,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资金2000.1-2002.12;

3.加工过程中西瓜风味物质变化机理的研究,北京市科技新星

2004.1-2007.12;

4.马铃薯花色苷结构鉴定与提取技术的研究,农科院青年基2006.1 -2008. 1 2;

5.花青素及萝卜硫素资源评价及提取关键技术研究,北京市科委2006.1-2008.12;

6.富含花青素的资源挖掘与利用,北京市科委2008.1-2010.12;

7.紫玉米花色苷对禽白血病病毒介导鸡细胞核转录因子kB活性的影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1-2012.12。

8.加工过程对花青素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极其机理的研究北京市自然基金

重点项目2011-2012

9.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项目--蔬菜加工技术研发2011-2015

姓名何洪巨性别男

政治面貌民盟出生年月 1966.04

民族汉职务室主任

籍贯河北职称研究员

最高学历研究生最高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13501083092 E-mail hongjuhe@hotmail.com

一、学习工作经历

1991年硕士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

1995-1999年公派赴德国慕尼黑科技大学农业与园艺系攻读博士学位。

2005年赴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进行国际合作研究。

2000-现在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营养品质实验室主任。

二、社会职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北京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常务理事。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Acta Horticulturae》、《Hortscience》杂志审稿专家。

《现代仪器》杂志常务编委。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生命科学仪器》专业副主任。

三、主讲课程

食品营养,食品化学,食品分析

四、研究领域和方向

蔬菜营养品质与健康

蔬菜生物活性物质提取鉴定

蔬菜保健功能成分开发

蔬菜品质代谢机理

蔬菜营养配餐

蔬菜质量安全

蔬菜品质快速分析

五、奖励及其他

2006年,“太空处理樱桃萝卜对生长形态、营养品质与活性成分硫代葡萄糖甙的影响”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二等奖,排名第二。

六、近五年科研经历(含承担研究项目、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得专利、获批品种等情况)

研究项目:

1)北京市农委项目“复合修复材料在重金属污染菜田的应用与示范”(2012-2013)

2)北京市农业局现代农业创新团队叶类蔬菜岗位专家(2012-2016)

3)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蔬菜营养品质的鉴定评价”(2011-2013)

4)北京市科委项目“北京农产品安全生产科技服务示范工程”(2009-2010)

5)国家“973”项目子课题“作物特殊营养成分代谢调控研究”(2007-2011)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白菜中硫代葡萄糖甙的遗传解析”(2008-2010)

发表论文:

1. Shaogui Guo, Jingan Liu, Yi Zheng, Mingyun Huang, Haiying Zhang, Guoyi Gong, Hongju He, Yi Ren, Silin Zhong, Zhangjun Fei and Yong Xu (2011) Characterization of transcriptome dynamics during watermelon fruit development:sequencing, assembly, annotation and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BMC Genomics, (12): 454-460

2.何洪巨,高峰,林秀椿,唐晓伟,宋曙辉,王文琪(2011):蔬菜中砷形态的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分析,现代仪器, 17(2):31-34

3.高华杰,何洪巨*,王文琪,唐晓伟,宋曙辉(2010):结球红菊苣(Cichoricum intybus var. foliosum Hegi.)花色苷初步研究,食品工业科技(31)3,155-157

4. He Hongju, Dong Shengqi,Tang Xiaowei(2010):Separation of linoleic acid from pumpkin seed oil by using ultra-inclusion method,Acta Horticulturae 856: 221-226

5. Lou Ping, Zhao Jianjun, He Hongju (2008): Quatitative trait loci for glucosinolate accumulation in Brassica rapa leaves. New Phytologist 179(4):1017-1032

6.白雪,张建丽,唐晓伟,宋曙辉,王文琪,何洪巨*(2008):SPME-GC-MS法测定朝鲜蓟(Cynara scolymus L.)中的风味成分,中国食品学报8(3): 138-142

出版专著: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Vegetable Safety and Human Health, Acta Horticulturae 856,比利时Drukkerij Geers出版社,ISBN 978 90 6605 158 4

获得专利:

液相色谱与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联用装置的接口(ZL2009 2 0104816.3)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