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辅导资料(北京师范大学行政岗待遇)





原标题: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辅导资料









第十章外部性



第一节外部性和市场无效率



所谓使市场最



原标题: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辅导资料




第十章外部性

第一节外部性和市场无效率

所谓使市场最适合量,是考虑到外部性的影响之后的。我们说,市场达到了所谓的均衡点的时候,有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把外部性的因素考虑进去,比如我们家的那个橡胶厂,肯定没有把污染的因素考虑进去。它的所谓的均衡,是建立在我们环境的污染这个基础之上的。它的外部性是负的。比如技术溢出(发明创新),它的外部性是正的。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正外部性;负外部性。

外部性的内在化: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总之:政府可能对有负外部性的物品征税和对有正外部性的物品补助来把外部性内在化。

正外部性的例子:技术溢出。

对待技术溢出的方法:

1. 政府旨在促进技术进步行业的经济干预——产业政策。

争论:衡量问题极其复杂,没有准确的衡量,政治制度最终补贴那些最有政治影响的行业,而是那些产生了最大正外部性的行业。

2. 专利保护。

第二节外部性的私人解决办法

科斯定理:一种观点,认为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的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了。

这样,在协商之后,双方可以达成一种协议,在这种协议当中,每个人的状况可以变好,而且,结果是有效率的。

事实上:我们还有交易成本的存在。

第三节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成本

当外部性引起市场达到一种无效率的资源配置时,政府可以以两种方式中的一种做出反应。

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行为。市场为基础的政策提供激励,以使私人决策者选择自己来解决问题。

1. 管制(问题在于政府管制这需要了解某些行业和这些行业可以采用的各种技术的细节,而政府管制者要得到这些信息是困难的)

2. pigovian tax(庇古税)和补贴(完全有弹性)

3. 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完全无弹性)

第十一章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

第一节 不同类型的物品

排他性: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是该物品的特性。

竞争性: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减少其他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

自然垄断:无竞争性有排他性

公有资源:有竞争性无排他性

公共物品:无竞争性无排他性

第二节 公共物品

搭便车者:得到收益避开支付——所以私人在提供这种物品时,就存在搭便车的激励。

结论:私人市场不会提供公共物品,所以政府在确信总收益大于成本的情况下,可以提供公共物品。

重要的几种公共物品

国防

基础研究

反贫困(有分歧)(福利制度)

第三节公有资源——具有竞争性

共有地悲剧:一个寓言,说明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为什么公有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的水平。

结论:政府通过管制或者税收来减少对公有资源的是用来解决公有资源的过度使用,政府也可以把公有资源变为私有。

一些重要的公有资源:

清洁的空气和水

拥挤的道路

鱼类,鲸鱼,和其他的野生生物

问题:p198曼坤书2题

第十二章税制的设置

平均税率:总收入除以支付的总税收。

边际税率:增加1美元收入支付的额外税收。

定额税:每个人交等量的税收。(被认为很有效率,但是没有兼顾公平)

受益原则:认为应该根据人们从政府的服务中得到的利益来纳税的思想。

能力纳税原则:认为应该根据一个人可以承受的负担来对这个人纳税的思想。

纵向平等:主张支付能力高的纳税人应该缴纳更多税的思想。

比例税:高收入的纳税人和低收入的纳税人缴纳收入中相同比例的税收。

累退税:高收入的纳税人缴纳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低于低收入的纳税人 的税收。

累进税:高收入的纳税人缴纳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高于低收入的纳税人 的税收。(中国现在执行的就是这样的税收政策)

横向平等:主张有相似支付能力的纳税人应该缴纳等量税收的思想。

说明:

纵向平等:富人和穷人之间比较

横向平等:同等收入的人之间的比较。



内容提要:

美国政府用各种用各种税收筹集收入。联邦政府最重要的税是个人所得税和用于社会保障的工薪税。州与地方政府最重要的税是销售税和财产税。

税制的效率是指它给纳税人带来的成本。除了资源从纳税人向政府的转移,税收还有两个成本:第一是税收改变了激励和行为引起的资源配置扭曲;第二是遵守税法的管理负担。

税制的平等涉及到税收负担是否公平的分配到人民中。根据受益原则,人们根据他从政府得到的收益来纳税是公平的。根据支付能力原则,人们根据他们承受的财务负担的能力来纳税是公平的。当评价税收的平等性时,重要的是要记住从税收归宿研究得出的结论:税收负担的分配与税单的分配不是同一件事。

当考虑税法的改变时,决策者经常面临着效率与平等之间的权衡决策。大多数关于税收政策争论的产生是因为人们对这两个目标的侧重有所不同。

税收归宿问题:谁来支付税收?

第十三章生产成本

第一节什么是成本?

总收益:企业出售其产量所得到的量。

总成本:企业购买生产投入所支付的量。

利润:总收益减去总成本。

显性成本: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隐性成本:不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由上批注可得到两个不同的利润概念:

经济利益: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包括显性和隐性成本。

会计利益:总收益减去显性成本。

第二节生产与成本

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边际产量递减: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的增加而减少的特征。

第三节成本的各种衡量

固定成本:不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可变成本:随着产量的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平均成本

平均总成本atc:总成本除以产量。

平均固定成本afc: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平均可变成本avc: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边际成本mc(marginal cost):额外一单位的产量增加所引起的总成本增加。

结论:

1. 递增的边际成本mc

2. u形的平均总成本(u形的底部——是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有效规模))

3. 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

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下降

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上升

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相交于有效规模

总的结论:

1, 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最终要上升。

2, 平均的总成本曲线是u形的。

3,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在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交。

第四节短期与长期成本

很容易想象,短期之内一个工厂的建立不是说能建就能建的。因此,像工厂这样的成本只能是算作固定成本,但是于长期而言,一家大公司可以去兴建很多的工厂,这样而言,对于短期而言的固定成本对于长期而言的也是可变的。

为什么?因为在长期当中,企业沿着长期曲线移动时,他根据产量调整工厂规模,这样,在长期当中,企业可以选择他想用那一条短期成本曲线。但是在短期当中,它不得不用它过去选择的短期曲线。

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

规模不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规模收益不变:长期平均总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2007年公共管理试题及名师解析

简答题

1,简述胡德关于管理主义过程的观点

2,简述公共企业存在的理由

3,简述巴顿和维萨基的政策过程模式的主要内容

4,简述战略管理的主要原则

5,简述规划预算的优点

6,简述普罗斯的政策团体的观点

7,简述绩效评估的意义

论述

1,论述公共部门变革的原因

2,论述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

3,论述依法行政的制度机制

参考答案:

简答题

1,简述胡德关于管理主义过程的观点

一公共部门领域中的实践性的职业化管理,这意味则让“管理者来管理”即高级管理者对结果负责,而负责任的前提是对责任的明确分配。

二 绩效的明确标准与测量。管理主义进程中最主要的变化是现在组织更关注其结果和产出而非投入和过程。管理变革强调个人和机构的绩效,而这就需要确立目标和设立绩效标准。而绩效评估的总目的是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够对员工和机构进行监控并改善其工作。

三对产出控制的格外重视。根据所测量的绩效来决定将资源分配到各个领域,因为需要重视的是结果而非过程

四公共部门的单位趋向分化。分化在此是指通过设立某些机构为政府部门提供服务,而将较大的部门划分为若干个不同部分,最初旨在建立一种在准合同基础上向相关政策领域提供服务的独立机构,另一特殊目的则在于精简中央文官队伍。

五公共部门趋向更竞争性。伴随着缩减政府和官僚制组织作用,政府把竞争作为其降低成本和提高标准的关键,其方法则是订立合同条款或公开招标。

六对私营部门管理方式的重视。这种转变包括有计划的进行人事变革,以是组织成员更适应其职位,同时注重对他们的绩效评估,并据此实施奖惩,对绩效的重视还导致了靠合同约束的短期任命方式并淘汰那些业绩不佳的人。

七强调资源利用要更有纪律性和节约性。这就是提倡在剥减成本的同时将资源分配给最有助于实现战略目标的计划,即少花钱多办事。

2,简述公共企业存在的理由

里斯认为公共企业存在的理由有以下四个:

1”纠正”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说市场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市场失灵可能源于自然垄断对竞争的某些限制,外在性和商品供不应求的影响,生产的产品某种程度上是公共产品等.由政府控制这些企业或许是”保持单一卖者的成本优势的一种途径,可以防止追逐利益的垄断行为导致资源的低效配置.

2 改变经济中的支付结构. 改变支付结构就是改变特殊个人或群体所获得的利益.获利者可能包括雇员,顾客和政府.改变支付结构的一种方法是对公共企业生产的产品价格广泛而普遍地实行交叉补贴。在农村,消费可以以低于成本价的优惠价格购买电力服务。

3、推动中共集权的长期经济计划。 中央集权的长期经济计划中,公共企业尤其是公用事业在社会和经济整体发展中充当重要角色。另外一种情况是,地广人稀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市场不能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只有政府拥有这样的资源,能够建立起这样的基础性行业。

4、转变经济性质,由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将资本主义经济变为社会主义经济在有些国家是重要因素。公共企业已被看作是“软”社会主义,它也许是向正式的社会主义转变的一个过渡阶段。如果所有重要的产业如同公共企业一样被控制在政府手中,则会加快向社会主义国家转化的进程

总之,建立公共企业没有单一的、一成不变的目标,除了利润外,还有诸多原因。

3,简述巴顿和维萨基的政策过程模式的主要内容

正如他们所说,在进行政策分析方面不存在一个能够得到一致同意的方法。他们的模式只是研究特殊政策问题的比较有效的框架之一。

第一步;核实,准确和详细说明问题,在开始研究任何政策问题之前,第一步当然是详细说明这个问题实际是什么。因为公共政策经常是相互联系的,这一步并不一定很容易确立。公共部门中的问题很难确定,政策目标也不明显或者同时有几个目标要完成尤其在健康,福利等范围较大的领域更是如此,但如果这些问题不确定就不能制定明确的政策。因此分析人员有时应该通过将有关特定问题分解为一些能被处理的独立问题提出问题。

第二步,建立评估标准。巴顿和萨维基模式的创新之处是在早期阶段没定评估标准,在这步骤中不是一味地关注成本,而是可以考虑其他的评估标准。其他的评估标准可能包括效力,政治上的可接受性或者甚至结果和公正性。第三步;确定可备选方案,在明确了目标和建立评估标准时,就有可能制定出一套实现既定目标的可提供选择的方案,努力思考可能是确定选择的方案的最有利的方法。可供选择方案也可以通过研究性的分析和实验,通过头脑风暴技术,或是情景描述的方法来确定;同时非传统的备择方案也不可忽视。

第四步;评估备选的政策,一旦确立了可供选择的政策,则每一个备选方案都是可以进行严格的评估的,可以通过对每一个可供选择的建议是支持还是反对的立场来确定要根据情况适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另外这一阶段,我们仍需要收集很多数据,或是对那些遇到的问题重新界定。第五步,列举并选择备选方案,评估的结果可能向顾客提出一系列备选方案,或是有倾向性的备选方案,要知道的是没有一个备选方案是完美无缺的。因此,要知道技术上有优势的方案和政治上可行的方案是有差别的。而方案的贯彻也发生在这一阶段,要对任务和责任进行分配,并对如何执行政策过程加以监控。第六步;监控政策结果,对政策的关注要求在政策和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实施监控,以确保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监测它们的影响确立它们是否会产生预期的影响或者决定是否继续执行,修正还是终止它们。在分析政策时,该模式或其中有所助益。但我们更应该明白模式本身不应成为循规蹈矩的诱惑物,而应实事求是,具体分析。

4,简述战略管理的主要原则

战略管理旨在将计划职能与整个管理工作结合到一起。如在私营部门,战略管理包括了对机遇与威胁的环境分析,并形成战略规划去利用机遇或应对威胁。从某种角度看,战略管理包括战略计划的这两个方面,并把战略计划扩大到包括战略执行和控制的更大范围。博兹曼和斯特劳斯曼认为战略管理包括四个方面,他们指出:当我们使用战略管理这一术语时,它受四个原则的指导:1,关注长远;2,把目的与目标融合进同一的等级制;3,认识到战略管理与战略计划不会自行贯彻这一点也非常重要;4,强调一种外向型的观点,不是去适应环境而使腰参与和改变环境。战略性的公共管理则需增加额外的一项要求,即战略思维必须考虑政治权利的执行问题。前两点与战略计划基本上没有差别。然而,需要有效的贯彻执行和与环境更为紧密地相互作用,这两点是从战略计划过渡到战略管理的永恒主题。伊迪认为,战略管理包括行动定位,认识到设计的重要性,认识到人的要素重要性。行动定位是要保证任何文件都有关于执行的内在过程,包括行动的具体计划,进度,责任与详细成本。设计包括:“所要求的结果与实现他们的过程相一致”,因而,“一个组织通过战略管理过程完成的任务与这些任务完成得快慢,明显取决于其能力,包括人力资源与财力资源”。根据这些不同观点,从战略计划向战略管理的转变似乎是:首先要更为注意制定计划及其代表性;其次要对执行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

5,简述规划预算的优点

旨在直接将资金更多地用于实际政策目标的实现或产出上。在项目预算之下,政府活动被分配到项目,子项目,活动和组成部分(如果必要的话)这样的等级结构中去。之后,可以根据当时政府优先考虑的事项拨款给特定的项目。与传统预算中讲资金投入给行政过程(工资,加班费和邮资等)不同,这里是投资给可确定的项目之上。然后,管理汇报制度可以建立在项目结构的基础上,以便鼓励对项目绩效进行更好的反馈,而且在原则上考虑到对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有效性进评估。而无论是该项制度,还是项目预算扩展到资金运用结果方面的制度,都依赖于建立适当的绩效指标。项目预算方法比起传统的,线形项目的方法有几个优点:第一,它可以更好地配置资源。政治领导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重新主张其对预算的控制。第二,增强对未来的计划。项目成本可提前几年推算,这样能够对实现政府目标的实施成本给与一个更清晰的评价。第三,能够预期更好的管理实践,它是从目标与成就的比较中产生的;这不仅仅在财政方面,其他的绩效评估方法也会随之产生。第四,预算是公开性的文件,政府应该对纳税人在预算中投入的资金负责。项目报表提供的信息将项目目标和绩效与所用资源连接起来,这可以改善政府和公众之间的联系。而且,这还应该普遍地有助于改善政府的责任制,尤其是有助于改善公务员的责任制。

6,简述普罗斯的政策团体的观点

普罗斯将政策团体定义为: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依靠职能方面的责任,既得利益和专业知识-----在决定某个公共活动领域的政府政策方面有较强的呼声,并被社会和公共权利机关普遍接纳。一个政策团体由对一个特殊政策领域具有共同利益的政府机关,压力集团和媒体人士包括学者在内的个人组成。根据普罗斯的观点,政策团体的发展缘于官僚制组织影响的减弱,并对官僚制组织的运作具有潜在影响力。公共官员现在不得不在政策团体里寻得支持。政策团体的发展有两个方面与当前的且仍有最为紧密的联系。第一,官僚制组织或官僚制组织的模式其声望和影响都有所影响,从而使政府和利益集团密切关系的形成具有了其他动因。如果官僚制组织的权利和影响力真的减弱了,那么官僚制组织的合法性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来建立。人们认为,有关的利益集团可以填补官僚制组织衰退造成的权利真空。第二,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已经转变为一种更加开放的“政治制度”,也就是说,政策结果产生于一系列政府内部行为者和外部行为者之间的政治竞争。利益集团两个最为重要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技术咨询和给政策的有效执行提供 助。政策制定者若没有利益集团的 助,在处理所有复杂问题上,都很难了解或拥有全面的信息。官僚制组织在信息的占有上不再具有垄断地位。普罗斯也认为,政策团体的发展:“已经使参与其中的利益集团从政府机构的有用的助手转变为至关重要的盟友”,政府机构和利益集团的关系和过去相比更加平等。随之而来的是政策系统更加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

北师大行管考研qq群:233955829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