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坚定,技术优良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生医学医学院沈阳药科...(政治坚定)





中国医科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china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中国医大(cmu),位于辽宁省省会沈阳市,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教育部与辽宁省人民政



中国医科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china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中国医大(cmu),位于辽宁省省会沈阳市,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教育部与辽宁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高校,入选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也希望大家可以把公众号转发到朋友圈,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哦,小编就更有动力地为大家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学校沿革
1


1931年11月, 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央民主政府。为了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经中央军委批准,11月20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军医学校在江西瑞金诞生,贺诚任校长。1932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在江西雩都举行军医期第一期开学典

礼,毛泽东同志为学校制定了 "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办学方针。红军总司令朱德、总参谋长叶剑英到会并讲话。1932年10月,学校在设立军医期的基础上,陆续开设了调剂班、看护班、卫生员班和卫生长班。中央军委将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学校设立政治处、教育处和总务处。1934年10月,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的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开始战略性大转移,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随中央军委,于10月中旬从瑞金出发。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随中央军委到达陕北。1940年,学校迁至延安后得到迅速发展,经毛泽东同志提议,学校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王斌继续担任学校校长。学校设校部。学校《校章》中规定,学校的性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事培养技术人才的学校";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革命的技术优良的卫生干部,适应抗战建国的需要,为民族解放与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教育方针规定为:"培养政治坚定、思想正确、忠于职责、贯彻始终的卫生工作者"。学校对学制进行了调整,军医期为四年制,制药班为三年制,调剂班为一年制。1945年11月18日,根据党中央建立巩固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指示精神,中国医科大学从延安出发,挺进东北。1946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到达黑龙江兴山(现鹤岗市),合并了东北军医大学(前身为哈尔滨陆军军医学校)。1947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合并东北大学医学院和原哈尔滨医科大学一部分。学校设有一所设备完善的附属医院,医院下辖4个所,每个所300 --400张床位。1948年初,中国医科大学设立4所分校,在龙井将吉林军大分校设立为第一分校,以内科为主,校长任国祥;在哈尔滨建立了第二分校,以五官科为主,校长薛公绰;将通辽市辽东军区医专设立为第三分校,校长陈应谦;将平谷地区冀热辽医专设立为第四分校,校长刘绍九。1948年10月,奉上级命令,学校派副校长李亭植率领部分干部、师生接收原长春大学医学院,组成长春军医大学;第一、第二分校合并为现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三分校合并到总校;第四分校组建为现承德医学院。1948年11月,东北全境解放,中国医科大学奉命进驻沈阳,根据东北行政委员会暨东北军区司令部指示,先后合并了原国立沈阳医学院和原私立辽宁医科大学。原国立沈阳医学院前身为满州医科大学。1911年8月由日本国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于奉天(今沈阳)设立南满医学堂,1924年升格为满洲医学大学。该校设学部和专门部,学生以招收日本人为主,另招部分中国学生。该校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在当代中国和日本具有较大影响。1945年后,原满洲医学大学先后更名为中长铁路医学大学、铁路医学院、国立沈阳医学院。该校共培养学生2543名,其中部分日本籍学生为日后中日两国友好关系做了很多有益工作。中国籍学生大部分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和医学教育事业的著名专家和学者。1948年11月并入中国医科大学。原私立辽宁医科大学其前身为盛京医学大学,于1892年由英国传教士、医学博士司督阁在奉天(今沈阳)开办施医院附设西医学堂会,1912年建立奉天医科大学,这是当时东北三省的第一所高等医学院校。其后学校更名为奉天医学专科学校、私立辽宁医科专门学校、盛京医科大学、私立辽宁医学院,该校以其教学严谨、注重人才质量而负盛名。该学校共培养学生531名,其中大部分学生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和医学教育事业的著名专家和学者。1948年8月,遵照东北行政委员会的指示,该校并入中国医科大学。1949年5月,遵照东北军区暨东北行政委员会命令,中国医科大学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划归东北行政委员会领导。任命东北行政委员会卫生部部长王斌兼任校长,卫生部副部长白希清兼任副校长,陈应谦、阙森华任副校长,并成立校长办公室。学校设基础一院、基础二院、内科学院、外科学院、牙科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妇婴学院等8个学院。1949年7月,东北药学院并入中国医科大学,为药学院。学校按学科设学系,设有25个学系。1950年3月1日,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访问苏联归国途中路经沈阳,亲临学校视察,鼓励全校师生办好人民的医科大学。1950年.郭沫若来校参观,亲自题写"中国医科大学"校牌,并题词。1950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首次在全国招收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学生。学制为五年制。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 根据上级指示,学校部分师生组成手术队和担架队,并在黑龙江省北安县成立北安医院,承担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伤员的救护工作。1952年2月,学校成立细菌战防御研究组,后改为东北防疫委员会研究组,副校长陈应谦兼任组长。学校吴执中、李佩琳、秦耀庭、景冠华等教授和有关技术人员参加了国际民主法律工作者协会调查团的技术鉴定工作,李佩琳教授等在国际科学委员会的报告书上庄严签字。1952年9月,学校制定《中国医科大学校章》,确定了学校办学宗旨和任务为:"培养具有高级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体魄健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级卫生建设人才"。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机构,撤消原8个学院,设医学、儿科学、公共卫生3个专业,设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妇婴医院;设21个教研组;附设卫生学校。1952年10月,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院系调整的决定,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改名为东北药学院(现沈阳药科大学),脱离中国医科大学建制。1954年8月,东北人民政府行政机构撤消,中国医科大学划归国家卫生部领导。1955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接受国家卫生部分配的研究生培养任务,使中国医科大学成为我国最早设立研究生教育的学校之一,也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开端。1955年7月,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院系调整的决定,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系并入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校设卫生教研组;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科学系并入中国医科大学。1955年8月,根据国家卫生部指示,学校建立医疗系、儿科学系。1955年和1956年,根据国家需要,学校先后向新疆、内蒙等地十多所新建高等医学院校成批输送骨干技术人员和行政管理干部130余人。1956年9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医学院校调整的决定,中国医科大学改名为沈阳医学院。1958年至1965年,学校先后向北京中医学院、锦州医学院、延边医学院、辽宁中医学院等学校输送骨干技术人员近百人。1958年4月,学校成立基础医学部,并实行医疗系与附属第一医院、儿科系与附属第二医院院系合一的管理体系。1959年4月,学校成立行政管理机构,设校长办公室、人事处、教务处、医院工作处、科学研究处、生产劳动处、总务处。1959年9月,学校再次成立公共卫生学系,设7个教研组。1960年5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辽宁分院在学校建立7个研究所,即:劳动卫生研究所、实验医学研究所、妇幼卫生研究所、工业卫生研究所、卫生研究所、流行病研究所和外伤研究所,配备科研编制。1961年9月,学校在全国首创医学专业日语医学班,学制为六年,年招收学生30名,培养能够熟练掌握日语的高级医学人才。1962年,公共卫生学系重新并入哈尔滨医科大学。1976年,根据国家教育部指示,学校开始承担培养我国留学生任务,来至8个国家的留学生入学。学校重建公共卫生学系。1978年3月,经国家卫生部批准,学校恢复中国医科大学校名。3月1日,中国医科大学召开大会,隆重庆祝学校恢复中国医科大学校名并挂校牌,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市领导亲自到会表示祝贺。1978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在全国首次设立六年制英语医学班。1979年,根据国家对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中国医科大学增设法医学专业和口腔学专业。1979年5月,经国家卫生部批准,中国医科大学建立了8个独立专业性研究室,即:细胞生物研究室、针麻原理研究室、神经解剖研究室、肿瘤研究室、心血管病研究室、呼吸病研究室、听力研究室、肝炎研究室,并配备科研编制。1981年11月,国务院批准中国医科大学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和导师,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2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21个。1982年3月,经国家卫生部批准,中国医科大学成立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国家关于学位授予有关规定,首次授予32人为医学学位。1984年,中国医科大学试行在职研究生培养工作,并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在职人员申请学位试点单位。1988年被例为质量免检单位。1985年5月,经国家卫生部批准,中国医科大学正式建立法医学系和口腔医学系;筹备建立护理专业和医学图书情报专业。学校设立新兴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医学遗传学、临床药理学即临床流行病学等学科;成立肿瘤研究所、脑研究所、儿科研究所、老年病防治研究中心等4个研究所;建立22个专业研究室。1987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举行开院典礼,成为辽宁省第一所大学本科口腔专业教学医院。198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国医科大学试办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首批招生30名,毕业考试合格授予医学硕士学位。中国医科大学被国务院批准为在职研究生培养工作质量免检单位。1988年9月,卫生部日语培训中心在中国医科大学成立。中心工作任务是承担全国医务人员日语培训任务和出国人员日语培训任务。1988年,根据国家卫生部文件精神,中国医科大学对原有科研机构进行调整、充实,成立8个研究所、4个研究中心、15个独立研究室。198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中国医科大学设置医学影像学专业。1989年11月,中日两国政府技术合作项目"中日医学教育中心"在中国医科大学成立。协议规定,中日医学教育中心技术合作项目的目的是,促进、提高中国医科大学用日语举行医学教育,为21世纪培养优秀医学人才做出贡献。1989年11月,卫生部中国乡村医生培训中心在中国医科大学成立。中心工作任务是面向全国指导乡村医生教育工作。1990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成立第三临床学院暨中日医学教育中心附属医院, 国家卫生部正式将该医院列为"八五"期间重点基本建设项目,辽宁省、沈阳市政府无偿提供7万平方米建设用地。1994年6月2日,中国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暨中日医学教育中心附属医院开诊, 日本政府对中日医学教育中心附属医院援助的仪器设备总值5.83亿日元。1991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在中国医科大学建校60年之际,邓小平同志亲自为《中国医科大学校史》一书题写书名,国家领导人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江泽民、李鹏、杨尚昆、陈云、李先念、彭真、邓颖超、李铁映等为学校题词。江泽民同志题词:"发扬红军卫校传统,办好社会主义医科大学。"李鹏同志题词:"继往开来,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优秀医生"。1994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在原基础医学部建制基础上成立基础医学院。1995年3月,经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研究批准,中国医科大学设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二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基础和临床学科专业成为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学科专业。1996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与沈阳药科大学举行合作办学签字仪式,国家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教委、辽宁省政府、沈阳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了签字仪式。中国医科大学与沈阳药科大学在不改变现有大学领导体制和投资渠道的基础上,遵循平等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协同发展的原则合作办学,并首先在教学、科研、国际交流、科技产业开发、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1996年9月, 国家卫生部、辽宁省政府、沈阳市政府于12日在中国医科大学举行共同建设中国医科大学协定签字仪式,卫生部副部长张文康、辽宁省副省长张榕明、沈阳市副市长张毓茂在协定书上签字并祝贺共建成功。1996年9月11日,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小儿先天畸形实验室通过了以国家卫生部重点实验室评审论证。该实验室分为四个部分,即: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研究、分子病毒学研究、病理学研究和功能及生化检测研究。1996年1月,国家卫生部、辽宁省人民政府、沈阳市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对中国医科大学进行了建设"211工程"重点学科专家评审,内科学(呼吸系病)、细胞生物学、儿科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外科学(普通外科)、皮肤病与性病学、肿瘤学、医学影像学等8个学科通过了专家评审委员会的评审。1998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在原公共卫生学系建制基础上成立公共卫生学院。1998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在原口腔医学系建制基础上成立口腔医学院。1998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第一名名博士后人员出站。1999年4月,中国共产党中国医科大学委员会召开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确定学校工作今后几年总的目标是:教学工作在原有基础上完善和加强我校的特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水平达到国内 ;科技工作继续保持上升的势头,从总体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某些领域达到国内 或国际先进水平;科技产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和相当的规模;医疗工作保持原有的优势,在医药技术、现代化管理与服务质量方面成为区域性和全国的典范;启动和加快机关、后勤改革的步伐,提高机关的工作效率,全面实行后勤经营性服务,逐步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和准社会化;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努力把中国医科大学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医学教育、医学科学研究及科技开发的重要基地和急危重症、疑难病症的诊治中心,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国内一流的社会主义大学。2001年1月校党委书记、校长金魁和率代表团访问日本,签订了中国医科大学与日本北海道大学友好交流协议。这是口腔医学院第一次与国外口腔医学院校建立友好学术交流关系。2001年2月,我校第一临床学院陈峻青教授获得200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了我校历史上国家科技进步奖零的突破,也是我校科研史上迄今为止所获得的最高奖项。陈峻青教授作为2000年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代表,在北京参加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受到了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2001年4月,由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办、我校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承办了东北、华北地区卫生行业2001年首届人才交流洽谈会。来自北京、天津、山东、辽宁等地的近百家用人单位参加了本次人才交流洽谈会,需求岗位涉及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多方面,3000余名求职人员按照自己的意愿与用人单位进行了洽谈。2001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实施校内分配制度改革。根据辽政发[1999]4号《关于深化省属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通知》精神,制定并实行了《中国医科大学校内分配改革方案(试行)》医大校发[2001]人字65号文件,及与之配套的《中国医科大学本、专科生授课课时津贴试行条件》、《中国医科大学学会任职津贴发放细则》等文件。这项改革方案以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造就管理干部队伍为着眼点,以提高教师骨干和管理骨干人员的收入,充分调动他们的创造能力为重点,以推动学校教学、科研、医疗和管理等各项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为目标。由于建立了激励机制,体现了"优劳优酬、多劳多得"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较好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01年7月,老校友关丽女士捐款100万元人民币。建立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电脑阅览室,并立铜牌纪念,以示后人。2001年10月,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厂房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验收。顺利通过gmp标准认证。2001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举行建校七十周年庆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发来贺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吴阶平为该校题词,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贵鲜,国家卫生部部长张文康,省委书记闻世震:省委副书记、沈阳市委书记张行湘致信表示祝贺。国家教育部也发来了贺信。省委副书记张文岳,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廷生,副省长赵新良,副省长、沈阳市市长陈政高等出席庆祝大会;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彭玉专程来沈祝贺;朝鲜、日本、俄罗斯、美国驻沈领事馆的总领事、领事也到会祝贺。卫生部副部长彭玉,省委副书记张文岳,副省长、沈阳市市长陈政高先后在庆祝大会上讲话,他们高度赞扬了中国医科大学7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勉励该校在新世纪里再创辉煌。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科技部,省、市有关领导及中国医科大学校友代表和在校师生2000多人参加了校庆庆典。2001年10月,我省医药教育领域唯一的教育部教改重点项目《宽口径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通过教育部中期检查。由中国医科大学承担并有北京大学医学部等13所院校协作参加的21世纪初教改项目暨教育部世行贷款重点项目--《宽口径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在教育部高教司的指导下,经中国医科大学及协作院校二年的共同努力,该项目的核心内容重新构建的《临床医学专业国家基本要求(方案)》已经形成。该方案中的专业教学大纲是我国首次提出的大纲体系,其特点是在保留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修业年限、授予学位等内容基础上,在人文社科、公共基础、医学基础、临床技能等方面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按新世纪对医师的职业素质要求,以器官系统、疾病为中心,根据人体正常结构到异常变化过程,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有机地整合。在全国医药院校中产生较大反响,受到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2001年11月 中国医科大学与英国奥斯特大学签署《中国医科大学与英国奥斯特大学学术交流协议书》,在护理学专业、医学分子生物学、糖尿病、癌症等领域进行共同研究。2002年5月 《喉癌的基础与临床治疗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研究由我校第一临床学院耳鼻喉科潘子民、于靖寰、费声重教授等完成。
2002年6月 我校承办第四届亚洲白内障研讨会。来自欧美和亚太地区9个国家的100余位白内障基础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2002年6月 中国医科大学国际护理学院成立,国际护理学院与护理学院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2002年7月 我校8种教材列入教育部“十五”国家级教材规划。分别是孙宝志主编的《临床医学导论》、孙开来主编的《遗传学和生殖发育生物学》、柏树令主编的《系统解剖学》、王恩华主编的《基础病理学》、吕永利主编的《人体形态学》、周正任主编的《病原生物学》、张君邦主编的《神经科学教程》、李小寒主编的《护理中的人际沟通学》。
2002年7月 我校获准成立卫生部英语培训中心,我校日语培训中心将成为英、日语同时进行培训的外语培训中心。
2002年9月 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分校招生,北京分校系我校与北京卫生学校组建联合办学机构,2002年招生175名新生。
2002年10月 国内首部《系统解剖学彩色图谱》由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该书由我校徐国成、韩秋生、霍琨主编,吴阶平院士、郭应禄院士任本书的名誉主编;钟世镇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柏树令教授任主审;裘法祖院士做序。
2002年10月 中国医科大学理工学部成立。
2002年10月 第二临床学院接管第三临床学院,负责全面经营管理。学校继续保留第三临床学院建制。
2002年11月 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成立。博士学科专业34个,硕士学科专业49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在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规模达到了2700人。
2003年2月 《胰肾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研究由我校第一临床学院器官移植科刘永锋教授等完成。
2003年3月 陈洪铎院士当选为国际皮肤科大会主席。
2003年6月 温家宝总理在辽宁省政府人民会堂接见我校抗非典医护人员。我校为辽宁省抗非典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3年8月 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药学院揭牌。
2003年9月 我校临床医学一级学科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2003年11月 教育部对我校进行七年制和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我校取得双优成绩。
2004年5月 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我校陈洪铎院士主持召开第九届国际皮肤科大会。此次会议是有史以来在我国举办的最大型的国际性皮肤科学术会议。
2004年7月 中国医科大学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系成立。
2004年10月 沈阳铁路中心医院移交我校管理。
2005年5月 我校与日本岩手县签定医疗领域交流协议。
2005年6月 卫生部中国医科大学日语培训中心更名为卫生部中国医科大学外语培训中心。
2005年6月 我校第一临床学院成功实施世界首例合成骨接活“中国腿”。我校第一临床学院骨外科将一股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自体的小腿腓骨及用小牛骨合成的人造骨,移植到患者大腿,成功治疗了该患的左腿股骨粉碎性骨折。该术式在世界尚属首例,治愈的腿称之为“中国腿”。
2005年9月 《宽口径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得第五届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孙宝志副校长作为获奖代表受到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的亲切接见。
2005年11月 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学系成立。
2005年10月 我校4个实验室被批准为省、部级实验室。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被批准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艾滋病免疫学重点实验室被批准为卫生部重点实验室;艾滋病免疫学和介入治疗与器材开发两个重点实验室被批准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实现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2005年12月 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成立2006年11月 附属一院2005年度论文数量进入全国医疗机构前二十强。附属一院2005年度国内和国际论文总数在全国医疗机构中排名第16位。
2007年2月 温家宝总理视察我校附属第二医院。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视察我校附属第二医院,慰问、看望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克强,省长张文岳和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陈政高等省市领导的陪同。
2007年2月 《胃癌及其癌前病变分子病理学机制与临床应用研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研究由第一临床学院辛彦教授等人完成。
2007年6月 口腔医学院挂名辽宁省口腔医院。
2007年10月 孙贵范教授当选为世界氟学会主席。在第27届世界氟研究学术研讨会上,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孙贵范教授当选为新一届世界氟学会主席。
2007年11月 《碘过量对甲状腺疾病影响的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成果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研究由附属第一医院滕卫平教授等人完成。
2007年11月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研究由附属第二医院王维林教授等人完成。
2007年11月 我校外科学(普外)、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等三个学科被新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我校的国家重点学科已增至五个,居辽宁省属高校首位。
2008年3月 我校与日本国岩手县环境保健研究中心签订科研合作项目。
2008年4月 我校获“辽宁省文明高校”称号。
2008年5月 我校成立多支医疗队赴汶川参加抗震抢险医疗救治工作,各附属临床医院接收汶川震区来沈伤员。2008年7月 第七届亚太地区国际pbl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2008年10月 我校法医学专业被评为第三批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9年1月 《静脉系统梗阻-高压性疾病(voh)综合性介入治疗的应用研究》成果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研究由附属第一医院徐克教授等人完成。2009年1月《中国hiv感染者病毒生物学特性、免疫应答与疾病进展相关性研究》成果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研究由附属第一医院尚红教授等人完成。
2009年3月 新校址落户在沈北新区生命科学城。
2009年4月 我校与美国芝加哥大学结为姊妹学校。
2009年5月 我校与英国女王大学签署校际合作备忘录。
2009年8月 我校医学细胞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
2009年10月 我校与本溪市政府签约共建临床医药学院校区。
2010年3月 学校新增临床药学、麻醉学两个本科专业。我校开设的本科专业数达到13个。
2010年4月 我校与西伯利亚国立医科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2010年4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到我校视察。
2010年4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在辽宁考察工作期间到我校慰问住院老干部,对学校新校园建设做出重要指示。
2010年5月 我校沈北新区新校园建设用地获国务院正式批准。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函[2010]294号文件《国土资源部关于沈阳市沈北新区城市建设用地土地征收方案的批复》批准我校在沈北新区新校园建设用地。2010年7月在沈北新区新校园场区,我校隆重举行新校园奠基仪式。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曾维,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周忠轩,副省长陈超英、滕卫平,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领导、社会各界、教职工代表等二千多人参加了奠基典礼。
2010年8月 我校附属盛京医院成功救治一名超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体重480克,经检索,这是目前我国存活新生儿体重最轻的婴儿。
2010年9月 我校滕卫平教授当选为亚太地区甲状腺学会副主席。
2010年9月 甲状腺疾病重点实验室入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该实验室正式更名为“辽宁省内分泌疾病重点实验室”。
2010年9月 我校与英国女王大学签署教学、科研战略合作协议。
2010年10月 我校与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签署合作备忘录。
王牌专业
2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临床医学
辽宁省本科教学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法医学
省级师范专业: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法医学
省级改革试点专业:临床医学
国家级重点学科:内科学(呼吸系病)、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外科学(普外)、皮肤病与性病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招生章程
3
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招生章程
一、学校自然情况说明
1.高校名称(全称):中国医科大学
2.办学地点及校址: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河路77号
3.办学类型:普通高等学校(公办)
4.办学层次:本科
5.办学形式:全日制
6.主要办学条件:校园占地面积152.0万平方米(约合2279.1亩);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3.0平方米;生均宿舍面积12.3平方米;生师比13.9;专任教师876人,其中具有副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0.9%,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86.1%;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5663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7936.9元;图书130.8万册,生均图书42.2册。
二、招生计划特别说明
1.学校在制定分专业计划时根据学校办学条件、就业情况和社会需求,经学校招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各专业培养规模和招生计划,主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一流特色学科和重点支持的学科专业计划。
2.我校制定分省计划主要面向中西部地区和生源质量较好的省份和地区安排招生名额。
3.学校不设预留计划。
4.各专业外语语种不限。学校外语教学统一采用英语,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临床医学(“5+3”一体化)(儿科学)、临床医学(红医班)专业课程采用中英双语教学,入学后测试英语成绩,如不符合要求调整至相应专业学习;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采用全英语教学,外语为非英语考生请慎重报考。
5.各专业男女生比例不限。
6.学校招生计划按照省教育厅核准的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执行。
7. 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设置的招生专业(类)计划,对选考科目的要求、综合素质档案的使用办法,以当地教育招生考试部门及我校官方网站公告为准。
三、专业设置说明

注:各专业最终学费标准按照2019年辽宁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调整公办普通高校本科学费政策优化学费结构方案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说明
学制为“5+3”一体化的学生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颁发中国医科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研究生毕业证书。达到中国医科大学学位授予标准的,授予学士学位和硕士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红医班)学生学习期满,成绩合格并达到学位授予标准者,颁发中国医科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并授予学士学位。按学校规定,符合临床医学(红医班)推荐免试研究生标准者,经本人申请,学校招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可以继续进行研究生培养阶段的学习,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的,颁发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证书,授予博士学术学位或硕士学术学位。
本科生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颁发中国医科大学本科毕业证书。达到中国医科大学学位授予标准的,授予学士学位。
五、收费情况说明
1.学费和住宿费的收取标准
按照2019年辽宁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调整公办普通高校本科学费政策优化学费结构方案的有关规定标准向学生收费。“5+3”一体化专业学费按5年本科学费标准和3年研究生学费标准分阶段执行,研究生阶段按研究生入学当年学费标准执行;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费第一年40000元,第二、三、四年达到联合学院英方课程注册标准者,每年55000元,第二、三、四年未达到联合学院英方课程注册标准、继续在联合学院学习同样课程、享受相同师资者,每年学费40000元。住宿费暂按1200元/生.年收取,最终按辽宁省物价局批准为准。收费标准的变化,学校将以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公布。
2.学费和住宿费的退费办法
学生因故退学或提前结束学业,学校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时间,按月计退剩余的学费和住宿费。
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及有关程序
按照国家关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有关要求,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开设“绿色通道”,优先办理入学手续,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为孤儿大学生减免在学期间学宿费,协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学校设有国家、学校和社会层面的各类奖助学金,并安排校内勤工助学岗位, 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缓解在学期间的经济压力。
主要奖助学金设置如下:
(1)国家、省政府奖学金情况(获奖比例按有关文件要求执行)
国家奖学金 8000元/人.年
省政府奖学金 8000元/人.年
国家励志奖学金 5000元/人.年
(2)国家助学金情况(获奖比例按有关文件要求执行)
国家一等助学金 4000元/人.年
国家二等助学金 2500元/人.年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说明
我校与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医科大学—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联合学院,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双方大学在本科教育方面开展合作,通过引进女王大学课程及师资,在中国境内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培养有国际水准的专门本科人才。
合作办学的全部教育教学过程在中国医科大学—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联合学院完成,中英双方根据各自院校的教学要求共同制定教学计划。
合作办学专业与学校其他专业在同批次录取。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颁发中国医科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同时达到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和中国医科大学学位授予标准的,授予中国医科大学理学学士学位和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理学学士学位;未达到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学位授予标准但达到中国医科大学学位授予标准的,只授予中国医科大学理学学士学位。
七、录取办法说明
1.投档比例
学校根据生源省市招生主管部门的调档规定和报考我校的生源情况确定调档比例,按照平行志愿投档批次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
2.身体健康状况要求
按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医学类、生物科学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不招收色觉异常考生。
3.院校志愿及录取
学校2019年在辽宁省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式,在其他省市按当地志愿投档办法处理。
4.对高考加分考生的处理
学校对于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根据教育部相关政策给予考生的各种加分,在提档时予以认可,但录取专业时则按高考实际文化课分数排序。
5.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
进档考生采用分数优先的方式安排专业,按高考实际分数排序,在高考实际分数相同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加分者。高考实际分数及加分均相同时,依次比较语文+数学总分、语文、数学、外语单科成绩确定先后顺序。分配专业时无分数级差。
考生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则根据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调剂到其它未能录取满额的专业,专业调剂时按医学类专业、生物科学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管理类专业依次满足,若不服从专业调剂,作退档处理。
6.特殊省份录取规则:
对江苏省进档考生采用“先分数后等级”的排序办法划分专业。要求考生选测科目为物理+化学/生物,等级顺序具体为a+a+、a+a、aa、a+b+、a+b、ab+、ab、b+b+、b+b、bb。各类专业的学业测试等级下限要求:选测为2b,必测为“4c1合格”。
内蒙古自治区实行考试院规定的“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录取原则。
浙江省、上海市考生报考专业时需符合我校设置的选考科目要求。投档及录取规则按浙江省和上海市确定的相关政策执行。
7.特殊专业要求
法医学专业招男生为主;专业调剂时优先调剂男生进法医学专业。
护理学专业只录取填报此专业志愿的考生,不调剂录取服从志愿考生。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只录取填报该志愿的考生,不调剂录取服从志愿考生。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要求英语成绩不低于英语满分的70%。
八、其他说明问题
1.新生持学校发放的录取通知书在规定时间内来校报到。学校为新疆塔城地区订单定向培养的学生需同时持与当地签订的就业协议来校报到。对未经同意逾期两周不报到的已录取考生,视其为自行放弃入学资格。
2.新生入校后,将依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进行新生资格审查和身体复查,发现不符合录取条件的一律予以退回。
3.经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和教育部学生司核准,学校继续配合中国普通高校联合招生办公室联合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
4.本章程由中国医科大学招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说明。
九、招生联系方式
学校招生咨询电话:024-31939069
学校纪检监察部门邮箱:jiwei@cmu.edu.cn
学校网址:http://www.cmu.edu.cn/
招生咨询邮箱:bkzsb@cmu.edu.cn
学校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河路77号
邮政编码:110122
毕业生就业发展情况
4
2019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3.11%,
年末就业率为95.99%.
超六成毕业生选择在辽宁省内就业,服务本地经济发展;就业行业以“卫生和社会工作”为主;就业职业呈多元化分布;就业单位以“医疗卫生单位”为主。
本科生税前月均收入为4574.52元,专业相关度为90.87%,工作满意度为90.87%,职业期待吻合度为84.02%。
研究生税前月均收入为5760.10元,专业相关度为94.76%,工作满意度为92.81%,职业期待吻合度为88.31%。
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推荐度分别为97.53%、66.98%;对所学课程的总体满意度为91.18%;对任课教师的总体满意度为95.33%;对母校学风建设的总体满意度为94.05%;对课堂教学的总体满意度为95.04%;对实践教学的总体满意度为92.46%。
详情如下:

一、2019届就业
2019届毕业生共3525人。
其中男女比例1:1.8,辽宁生源50.41%。
毕业本科生1889人,
毕业研究生1636人。
截止到2019年8月31日,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3.11%。
毕业本科生就业率为90.31%,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96.33%。

2、未就业的毕业生共243人
其中毕业本科生183人,毕业研究生60人。
毕业本科生目前主要在“准备升学考试”(75.65%)、“准备出国出境学习或工作”(8.78%)和“准备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公开招录考试”(7.24%);
毕业研究生主要在“准备升学考试”(25.42%)和“准备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公开招录考试”(22.56%)。

二、深造情况
1、国内升学
本科生中,共有994人选择国内升学深造,升学率为52.62%;毕业研究生中,共有98人选择国内升学深造,升学率为5.99%。
其中,共有750人选择留在本校继续深造,占比为68.68%;其次为“双一流”高校,占比为17.40%。
2、境外留学
共有73人选择出国(境)深造,其中毕业本科生65人,毕业研究生8人。
主要流向英国。

3、长学制招生人数
根据2014年招生计划:
2014年本科生招生1770人,其中临床医学7年制480人。

4、本科生保研情况
根据教务处官网公示:2019届推免生共132人。
保研率6.99%。
考研率20.22%。


三、工作情况
1、就业地点
辽宁省内为就业主战场,占比为66.44%;其中,毕业本科生省内就业占比为79.14%,毕业研究生省内就业占比为51.77%。
省内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流向了沈阳经济区,占比为86.98%;其次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占比为10.99%。
在长江三角洲就业共368人,占比为17.40%;选择在京津冀就业共163人,占比为7.71%;选择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共110人,占比为5.20%。
省内生源中,77.00%选择留在本省(辽宁省)工作;
省外生源中,32.54%优先考虑在辽宁省就业,36.59%的省外生源回生源地就业。

近三年就业地点:

2、就业行业
本科生:

研究生:

3、就业单位

4、薪酬
2019届毕业本科生月均收入为4574.52元;其中30.64%的毕业本科生月均收入在3501-5000元区间内,22.57%的毕业本科生月均收入在2001-3500元之间。

研究生税前月均收入为5760.10元;月均收入区间主要集中在4001-6000元(35.42%),其次为2001-4000元(27.38%)。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