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复旦大学通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古两河道域南部苏美尔人创建的奴隶制国度。约公元前2113年,乌尔王乌尔纳姆在乌尔定都,同一南部两河道域,创建了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2113-前2006年)。乌尔纳姆公布了现当代界所知

古两河道域南部苏美尔人创建的奴隶制国度。约公元前2113年,乌尔王乌尔纳姆在乌尔定都,同一南部两河道域,创建了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2113-前2006年)。乌尔纳姆公布了现当代界所知第一部法典《乌尔纳姆法典》。约公元前2006年,埃兰人俘获伊比辛,乌尔第三王朝衰亡。南部两河道域从新堕入诸邦分立场合排场。

2.布匿战役

古罗马与迦太基争取地中海西部统治权的战役。罗马在向地中海扩大进程中,于公元前264-前146年与地中海强国迦太基之间共产生三次战役,因罗马人称迦太基报酬布匿,故名。第一次、第二次布匿战役是作战两边为争取西部地中海霸权而举行的扩大战役,第三次布匿战役则是罗马以强凌弱的侵犯战役。经由过程布匿战役,罗马完全击败迦太基,夺得西地中海的霸权。

3.阿维农之囚

1308-1377年,法国国王强迫罗马教廷迁至法国阿维农处所,并受法王节制,史称“阿维农之囚”。14世纪以来,西欧列国王权日趋增强,展开了否决罗马教廷世界霸权的斗争。法王腓力四世因捐税问题同罗马教廷产生紧张冲突。1303年教皇卜尼法八世身后,在法国的压力下,推举法国波尔多大主教为教皇,称克力门五世。1308年,他把教廷从罗马迁到法国阿维农,今后七任教皇均为法国人,并受法王节制。1377年教廷迁回罗马,但阿维农教皇继续存在并和罗马教廷对峙。从此起头了西方上帝教会的大割裂时代。

4.凡尔赛和约

1919年协约列国在巴黎签定的对德和约。全称《协约和参战列国对德和约》。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揭


幕。6月28日,英、法、美、日、意等克服国与战败国德国签定《协约和参战列国对德和约》。其重要内容:从新划分德国疆界;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克服国瓜分;限定德国武备;拔除广泛义务兵役制;德国付出大量战役赔款。

5.河西四郡

西汉当局在河西走廊设置的四郡,即酒泉郡、武威郡、敦煌郡、张掖郡。公元前121年,汉将霍去病率数万骑北击匈奴,游牧于河西地域的匈奴浑邪王、休屠王降服佩服汉代。随后,汉代在浑邪王、休屠王本来的游牧地域,设置了酒泉、武威、敦煌、张掖四郡。河西四郡的设置,促成了中西交通的成长,便当了中国与西方列国经济文化的交换。

6.南北朝

南北朝(420-589)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南北朝时代是中国汗青上的一段大割裂时代,也是中国汗青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应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创建刘宋始,大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南朝(420年—589年)有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439-581)则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北两方虽各有朝代更迭,但持久保持对立情势,故称为南北朝。

南北朝前期还是士族政治,社会阶级分为士族、齐民编户、凭借户及奴仆,对外交换也很旺盛,东到日本和朝鲜半岛,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南到东南亚与南亚。

此时也呈现民族大交融的趋向,好比北魏孝文帝鼎新,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封建化(汉化)的步调。

7.徐光启

明朝科学家。字子先,号玄扈,上海县徐家汇(今上海市)人。万历进士,后升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要。他早年曾从罗马布道士利玛窦进修西方科技常识,在农学和天文学方面的成绩较高。曾译《几何本来》,编译《丈量法义》,主编《崇祯历书》等,将西方的科学技能先容到中国。徐光启所撰《农政全书》,集明代之前农业科学之大成,具备很高的学术价值。

8.京师同文馆

全称“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为顺应办夷务对外语人材的必要,开办的第一所外国语黉舍。1862年经奕沂等奏准设立,直属总理衙门。除设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等, 1867年还增设天文算学馆。最初招收十四岁如下的八旗后辈人馆进修外国说话文字。增设天文算学馆后,兼收满汉举人和五品如下官员人馆进修。以学外文为主,另设数理化、天 文、世界史地、万国公法等课程。结业生多充当交际官或其他洋务机构官员:1902年并人京师大书院。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的黉舍。

9.张之洞

(1837-1909),字孝达,一字香涛,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同治年间,他考中进士,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职。1882年,他出任山西巡抚,1884年擢升两广总督。中法战役时代,他主战,奏准升引前广西提督冯子材,在广西边陲击败法军。1889年,他调任湖广总督,开办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大冶铁矿,设立纺纱、织布、缫丝、制麻四局,开办两湖学堂,操办卢汉铁路,与李鸿章争取势力。张之洞是洋务活动后期闻名代表人物。1898年,他颁发《劝学篇》,提出“旧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保护封建伦理纲常,否决维新变法。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在帝国主义策动下,他介入所谓“东南互保”,弹压两湖地域人民反洋教斗争和唐才常自主军起事。1907年,他调任军机大臣,掌管学部,1908年督办粤汉铁路。有《张文襄公全集》。

10.废除中医案

“废除中医案”是指在1929年(民国18年)2月,国民当局卫生部召开第一届中心卫生委员会。会上余云岫、褚民谊等人前后提出了四项相干议案,此中包含废除中医之法子,以到达中医天然沦亡之目标。斟酌到余岩提案过于激进,中心卫生集会最后经由过程《划定旧医挂号案原则》。为避免被废除,中医界采纳了组织社团、抗议示威等多种办法举行抗辩,终究使此案未被实施。在此进程中,中医界也举行了很多推行普及中医常识、争取保存空间的尽力,为保留和成长中医做出了必定进献。但中医界的图存抗争却使得中医在不自发的进程中,走入了西医界预设的话语体系,并由此起头了科学化的门路。

2、简答题

1.查理曼和穆罕默德(略)

2.不结盟活动的鼓起与意义

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办漫谈,针对那时工具方两雄师事团体紧张匹敌殃及泛博中小国度的环境,提出了不结盟的主意。1961年9月,初次不结盟国度领袖集会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办,25个国度的代表出席了集会,不结盟活动正式构成。

自建立以来,不结盟活动推行自力、自立和非团体的主旨和原则,支撑列国人民保护民族自力、保卫国度主权和成长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斗争。

不结盟活动的建立是成长中国度走向结合自强的新初步,在支撑和巩固成员国民族自力和经济成长、保护成员国权柄等方面阐扬了首要感化,成为国际社会的首要气力。不结盟活动出生后,跟着国际情势的变革,不结盟活动的内容不竭丰硕,但始终推行自力、自立和非团体的主旨和原则,支撑列国人民夺取和保护民族自力、保卫国度主权和成长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保护世界和平;号令第三世界国度增强连合;主意国际瓜葛民主化和创建国际经济新秩序。

3.萨尔浒之战的进程、影响

萨尔浒之战产生于公元1619年,是明代与后金政权在辽东地域举行的一场具备决议意义的计谋会战。萨尔浒在赫图阿拉西北,抚顺关以东。万历四十七年,明代为了连结对辽东的统治,集结雄师兵分四路扑向赫图阿拉。努尔哈赤在萨尔浒山四周与明代产生了决议辽东情势的一次大战。两边作战五日,后金大获全胜。在此次战役中,后金努尔哈赤表示了精采的军事才能,取患了光辉的成功,从而根当地扭转了辽东的计谋态势,萨尔浒之战后,明代在军事上落空自动进攻的气力,被迫处于戍守职位地方,尔后金则由防御转入进攻。

4.蒙古西征的进程

蒙古共举行了三次西征:

(1)成吉思汗西征。1218年,成吉思汗派军起首征服西辽。从1219年起头,成吉思汗率军攻入花剌子模,随后占据了整其中亚地域。成吉思汗又派偏师进入今俄罗斯境内,消灭南俄联军。不久,远征军回撤。成吉思汗把占据地域分封给本身三子。宗子术赤封于钦察、花剌子模及康里国故地;次子察合台封于西辽及畏兀故地;三子窝阔台封于乃蛮故地。季子拖雷在成吉思汗身后得到蒙古本部地域。(2)拔都西征。1236年,术赤之子拔都率军起头了第二次西征。蒙古军横扫今东欧地域,占据了俄罗斯的泛博国土。1242年,蒙古雄师凯旅。但拔都率本部留在钦察草原,创建了钦察汗国。俄罗斯史籍称之为金帐汗国。

(3)旭烈兀西征。1252年,旭烈兀率军第三次西征。蒙古军征服了今伊朗、伊拉克及叙利亚等地。后在埃及军的反扑下,蒙古军退出叙利亚。但旭烈兀却留在新征服地域,创建了伊利汗国。

颠末三次西征,呈现了钦察、察合台、窝阔台和伊利等四大汗国。紧密亲密了中亚与亚洲的接洽,促成了两边的经济文化交换。四大汗国与中心连结藩属瓜葛。

(一)有益影响:鞭策工具文化交换

广宽的蒙古帝国创建今后,使持久间断的丝绸之路得以@回%y7g妹妹%复@,沟通工具方之间的大商道的出发点向北及向东延长至和林及多数,向西则通过量种路子直达欧洲中部。国际瓜葛加倍活泼,有力地鞭策了工具文化的交换。如前苏联的闻名东方学家巴托尔德所说:“蒙古帝国把远东和近东的文明国度置于一个民族,一个王朝的统治之下,这就不得不促成商业和文化的交换,中亚和中国之间的商业获得了空前的成长。

(二)晦气影响:阻碍了一些地域的汗青前进;蒙古西征是游牧民族对文明社会的打击,长短公理的侵征,而重现光亮,那时战役杀人,盈野盈城,似为人类惨祸,而不知实如空天轰隆,将几百年之酣睡懒病自梦中惊醒。”

5.《万国公法》与《大清现行刑律》之异 (略)

6.近十年民国史钻研热门

1、新热门:辛亥革命先后的汗青持续性问题

比年来已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后所肇建的中华民国实在持续和罗致了很多传统资本的养料。至辛亥鼎革之际,中心与处所权利瓜葛概况上演变成“内重外轻”之款式,其实是一种“表里皆轻”的权利款式。把握部队特别是新军的甲士权势的突起,呈现甲士干政,致使民国初年的军阀政治。在辛亥革命先后南北议和、清帝逊位和南北当局交融组成的“大让步”塑造了主权的持续性,防止了国度的割裂与解体。但在共和宪政方面,分歧阵营之间不同紧张,诉诸分歧的政治整合路径,从而埋下了宪政失败的伏笔。

2、新史观:以北洋当局为主体的北洋史钻研

持久以来,在受革命史观的影响下,北洋军阀的统治是作为革命的工具加以批判和报复的,是以,北洋时代的汗青被建构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暗中、卖国的一段时代。上个世纪八十年月以来,跟着现代化史观的鼓起,北洋当局在现代化方面的尽力起头逐步进入学者的视线。愈来愈多的学者将北洋当局视作那时政治的主体,而非革命的工具,加以客观地钻研。

3、新取向:领悟民国史与革命史

自上个世纪80年月以来,受本身学科定位的局限,民国政治史重要以民国时代的统治阶层——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及其人物的勾当作为重要钻研工具,其与革命史钻研范畴之间的隔膜日趋加深,逐步形成为了两个范畴“互为畛域、壁垒显见、少有来往”的征象。

4、新史料:蒋介石钻研方兴日盛

蒋介石是近代中国汗青上很是关头的带领人物,他在1949年以前统治中国22年,在1949年今后又统治中国台湾26年。持久以来,因为国共之间意识形态的对峙,两岸学界对蒋介石的钻研显现出非黑即白的南北极化评价取向。比年来,跟着台湾“国史馆”陆续出书《蒋中正总统事略底稿》,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钻研所档案馆所藏的《蒋介石日志》对外开放,在大量新史料与转化中的钻研新视线的打击下,海峡两岸学界关于蒋介石的钻研与书写都在产生悄然的扭转。蒋介石的汗青形象,由曩昔简略的南北极化脸谱,逐步向色采美丽的多元化形象演变。

新视角:社会史与新文化史视线下的民国政治史钻研

在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等新视线与新法子的打击下,近几年来民国政治史钻研在很大水平上降服了传统政治史的各种弊病,在跨学科的根本上焕发了新的朝气。钻研者在引入社会史和新文化史的钻研视线后,起头注重到国民党政权对政治文化构建的夸大,及其经由过程文化符号向公众贯注意识形态并巩固其统治正当性的用意。

3、阐述题

1.近代亚洲海疆比赛,为什么西方国度终极成功?(略)

2.前四史的方式、编排和气概

前四史即四史,别离是《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属于二十四正史中的前四部,是中国汗青上的史学巨著。《史记》纪传体通史《汉书》纪传体断代史《后汉书》纪传体史乘《三国志》纪传体国外史

《史记》  是中国汗青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传记五种情势.列传的一种,重要记诸侯之事.作者是西汉时代的司马迁.《史记》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大公元前91年,原本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那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很是敬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太史公”也只是表白谁的著作罢了.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著录这部书时,改为《太史公百三十篇》,后人则又简化成“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一般称为“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 “太史公”.“史记”原本是古代史乘的通称,从三国起头,“史记”由通称逐步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近人梁启超称颂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论中国粹术思惟变迁之大势》).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华文学史纲》) 《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代的汗青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首要史乘,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重要记叙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含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后汉书》南宋绍兴刊本《后汉书》是一部记录东汉汗青的纪传体史乘,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书平分十纪、八十传记和八志(司马彪续作),记录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的195年汗青.

《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重要记录魏、蜀、吴三国鼎峙时代的纪传体国外史,具体记录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汗青,遭到后人推重.

3.“国民意识”的醒觉及其意义 (略)

1、名词诠释

1.乌尔第三王朝

古两河道域南部苏美尔人创建的奴隶制国度。约公元前2113年,乌尔王乌尔纳姆在乌尔定都,同一南部两河道域,创建了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2113-前2006年)。乌尔纳姆公布了现当代界所知第一部法典《乌尔纳姆法典》。约公元前2006年,埃兰人俘获伊比辛,乌尔第三王朝衰亡。南部两河道域从新堕入诸邦分立场合排场。

2.布匿战役

古罗马与迦太基争取地中海西部统治权的战役。罗马在向地中海扩大进程中,于公元前264-前146年与地中海强国迦太基之间共产生三次战役,因罗马人称迦太基报酬布匿,故名。第一次、第二次布匿战役是作战两边为争取西部地中海霸权而举行的扩大战役,第三次布匿战役则是罗马以强凌弱的侵犯战役。经由过程布匿战役,罗马完全击败迦太基,夺得西地中海的霸权。

3.阿维农之囚

1308-1377年,法国国王强迫罗马教廷迁至法国阿维农处所,并受法王节制,史称“阿维农之囚”。14世纪以来,西欧列国王权日趋增强,展开了否决罗马教廷世界霸权的斗争。法王腓力四世因捐税问题同罗马教廷产生紧张冲突。1303年教皇卜尼法八世身后,在法国的压力下,推举法国波尔多大主教为教皇,称克力门五世。1308年,他把教廷从罗马迁到法国阿维农,今后七任教皇均为法国人,并受法王节制。1377年教廷迁回罗马,但阿维农教皇继续存在并和罗马教廷对峙。从此起头了西方上帝教会的大割裂时代。

4.凡尔赛和约

1919年协约列国在巴黎签定的对德和约。全称《协约和参战列国对德和约》。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揭幕。6月28日,英、法、美、日、意等克服国与战败国德国签定《协约和参战列国对德和约》。其重要内容:从新划分德国疆界;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克服国瓜分;限定德国武备;拔除广泛义务兵役制;德国付出大量战役赔款。

5.河西四郡

西汉当局在河西走廊设置的四郡,即酒泉郡、武威郡、敦煌郡、张掖郡。公元前121年,汉将霍去病率数万骑北击匈奴,游牧于河西地域的匈奴浑邪王、休屠王降服佩服汉代。随后,汉代在浑邪王、休屠王本来的游牧地域,设置了酒泉、武威、敦煌、张掖四郡。河西四郡的设置,促成了中西交通的成长,便当了中国与西方列国经济文化的交换。

6.南北朝

南北朝(420-589)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南北朝时代是中国汗青上的一段大割裂时代,也是中国汗青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应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创建刘宋始,大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南朝(420年—589年)有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439-581)则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北两方虽各有朝代更迭,但持久保持对立情势,故称为南北朝。

南北朝前期还是士族政治,社会阶级分为士族、齐民编户、凭借户及奴仆,对外交换也很旺盛,东到日本和朝鲜半岛,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南到东南亚与南亚。

此时也呈现民族大交融的趋向,好比北魏孝文帝鼎新,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封建化(汉化)的步调。

7.徐光启

明朝科学家。字子先,号玄扈,上海县徐家汇(今上海市)人。万历进士,后升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要。他早年曾从罗马布道士利玛窦进修西方科技常识,在农学和天文学方面的成绩较高。曾译《几何本来》,编译《丈量法义》,主编《崇祯历书》等,将西方的科学技能先容到中国。徐光启所撰《农政全书》,集明代之前农业科学之大成,具备很高的学术价值。

8.京师同文馆

全称“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为顺应办夷务对外语人材的必要,开办的第一所外国语黉舍。1862年经奕沂等奏准设立,直属总理衙门。除设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等, 1867年还增设天文算学馆。最初招收十四岁如下的八旗后辈人馆进修外国说话文字。增设天文算学馆后,兼收满汉举人和五品如下官员人馆进修。以学外文为主,另设数理化、天 文、世界史地、万国公法等课程。结业生多充当交际官或其他洋务机构官员:1902年并人京师大书院。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的黉舍。

9.张之洞

(1837-1909),字孝达,一字香涛,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同治年间,他考中进士,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职。1882年,他出任山西巡抚,1884年擢升两广总督。中法战役时代,他主战,奏准升引前广西提督冯子材,在广西边陲击败法军。1889年,他调任湖广总督,开办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大冶铁矿,设立纺纱、织布、缫丝、制麻四局,开办两湖学堂,操办卢汉铁路,与李鸿章争取势力。张之洞是洋务活动后期闻名代表人物。1898年,他颁发《劝学篇》,提出“旧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保护封建伦理纲常,否决维新变法。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在帝国主义策动下,他介入所谓“东南互保”,弹压两湖地域人民反洋教斗争和唐才常自主军起事。1907年,他调任军机大臣,掌管学部,1908年督办粤汉铁路。有《张文襄公全集》。

10.废除中医案

“废除中医案”是指在1929年(民国18年)2月,国民当局卫生部召开第一届中心卫生委员会。会上余云岫、褚民谊等人前后提出了四项相干议案,此中包含废除中医之法子,以到达中医天然沦亡之目标。斟酌到余岩提案过于激进,中心卫生集会最后经由过程《划定旧医挂号案原则》。为避免被废除,中医界采纳了组织社团、抗议示威等多种办法举行抗辩,终究使此案未被实施。在此进程中,中医界也举行了很多推行普及中医常识、争取保存空间的尽力,为保留和成长中医做出了必定进献。但中医界的图存抗争却使得中医在不自发的进程中,走入了西医界预设的话语体系,并由此起头了科学化的门路。

2、简答题

1.查理曼和穆罕默德(略)

2.不结盟活动的鼓起与意义

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办漫谈,针对那时工具方两雄师事团体紧张匹敌殃及泛博中小国度的环境,提出了不结盟的主意。1961年9月,初次不结盟国度领袖集会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办,25个国度的代表出席了集会,不结盟活动正式构成。

自建立以来,不结盟活动推行自力、自立和非团体的主旨和原则,支撑列国人民保护民族自力、保卫国度主权和成长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斗争。

不结盟活动的建立是成长中国度走向结合自强的新初步,在支撑和巩固成员国民族自力和经济成长、保护成员国权柄等方面阐扬了首要感化,成为国际社会的首要气力。不结盟活动出生后,跟着国际情势的变革,不结盟活动的内容不竭丰硕,但始终推行自力、自立和非团体的主旨和原则,支撑列国人民夺取和保护民族自力、保卫国度主权和成长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保护世界和平;号令第三世界国度增强连合;主意国际瓜葛民主化和创建国际经济新秩序。

3.萨尔浒之战的进程、影响

萨尔浒之战产生于公元1619年,是明代与后金政权在辽东地域举行的一场具备决议意义的计谋会战。萨尔浒在赫图阿拉西北,抚顺关以东。万历四十七年,明代为了连结对辽东的统治,集结雄师兵分四路扑向赫图阿拉。努尔哈赤在萨尔浒山四周与明代产生了决议辽东情势的一次大战。两边作战五日,后金大获全胜。在此次战役中,后金努尔哈赤表示了精采的军事才能,取患了光辉的成功,从而根当地扭转了辽东的计谋态势,萨尔浒之战后,明代在军事上落空自动进攻的气力,被迫处于戍守职位地方,尔后金则由防御转入进攻。

4.蒙古西征的进程

蒙古共举行了三次西征:

(1)成吉思汗西征。1218年,成吉思汗派军起首征服西辽。从1219年起头,成吉思汗率军攻入花剌子模,随后占据了整其中亚地域。成吉思汗又派偏师进入今俄罗斯境内,消灭南俄联军。不久,远征军回撤。成吉思汗把占据地域分封给本身三子。宗子术赤封于钦察、花剌子模及康里国故地;次子察合台封于西辽及畏兀故地;三子窝阔台封于乃蛮故地。季子拖雷在成吉思汗身后得到蒙古本部地域。(2)拔都西征。1236年,术赤之子拔都率军起头了第二次西征。蒙古军横扫今东欧地域,占据了俄罗斯的泛博国土。1242年,蒙古雄师凯旅。但拔都率本部留在钦察草原,创建了钦察汗国。俄罗斯史籍称之为金帐汗国。

(3)旭烈兀西征。1252年,旭烈兀率军第三次西征。蒙古军征服了今伊朗、伊拉克及叙利亚等地。后在埃及军的反扑下,蒙古军退出叙利亚。但旭烈兀却留在新征服地域,创建了伊利汗国。

颠末三次西征,呈现了钦察、察合台、窝阔台和伊利等四大汗国。紧密亲密了中亚与亚洲的接洽,促成了两边的经济文化交换。四大汗国与中心连结藩属瓜葛。

(一)有益影响:鞭策工具文化交换

广宽的蒙古帝国创建今后,使持久间断的丝绸之路得以@回%y7g妹妹%复@,沟通工具方之间的大商道的出发点向北及向东延长至和林及多数,向西则通过量种路子直达欧洲中部。国际瓜葛加倍活泼,有力地鞭策了工具文化的交换。如前苏联的闻名东方学家巴托尔德所说:“蒙古帝国把远东和近东的文明国度置于一个民族,一个王朝的统治之下,这就不得不促成商业和文化的交换,中亚和中国之间的商业获得了空前的成长。

(二)晦气影响:阻碍了一些地域的汗青前进;蒙古西征是游牧民族对文明社会的打击,长短公理的侵征,而重现光亮,那时战役杀人,盈野盈城,似为人类惨祸,而不知实如空天轰隆,将几百年之酣睡懒病自梦中惊醒。”

5.《万国公法》与《大清现行刑律》之异 (略)

6.近十年民国史钻研热门

1、新热门:辛亥革命先后的汗青持续性问题

比年来已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后所肇建的中华民国实在持续和罗致了很多传统资本的养料。至辛亥鼎革之际,中心与处所权利瓜葛概况上演变成“内重外轻”之款式,其实是一种“表里皆轻”的权利款式。把握部队特别


是新军的甲士权势的突起,呈现甲士干政,致使民国初年的军阀政治。在辛亥革命先后南北议和、清帝逊位和南北当局交融组成的“大让步”塑造了主权的持续性,防止了国度的割裂与解体。但在共和宪政方面,分歧阵营之间不同紧张,诉诸分歧的政治整合路径,从而埋下了宪政失败的伏笔。

2、新史观:以北洋当局为主体的北洋史钻研

持久以来,在受革命史观的影响下,北洋军阀的统治是作为革命的工具加以批判和报复的,是以,北洋时代的汗青被建构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暗中、卖国的一段时代。上个世纪八十年月以来,跟着现代化史观的鼓起,北洋当局在现代化方面的尽力起头逐步进入学者的视线。愈来愈多的学者将北洋当局视作那时政治的主体,而非革命的工具,加以客观地钻研。

3、新取向:领悟民国史与革命史

自上个世纪80年月以来,受本身学科定位的局限,民国政治史重要以民国时代的统治阶层——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及其人物的勾当作为重要钻研工具,其与革命史钻研范畴之间的隔膜日趋加深,逐步形成为了两个范畴“互为畛域、壁垒显见、少有来往”的征象。

4、新史料:蒋介石钻研方兴日盛

蒋介石是近代中国汗青上很是关头的带领人物,他在1949年以前统治中国22年,在1949年今后又统治中国台湾26年。持久以来,因为国共之间意识形态的对峙,两岸学界对蒋介石的钻研显现出非黑即白的南北极化评价取向。比年来,跟着台湾“国史馆”陆续出书《蒋中正总统事略底稿》,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钻研所档案馆所藏的《蒋介石日志》对外开放,在大量新史料与转化中的钻研新视线的打击下,海峡两岸学界关于蒋介石的钻研与书写都在产生悄然的扭转。蒋介石的汗青形象,由曩昔简略的南北极化脸谱,逐步向色采美丽的多元化形象演变。

新视角:社会史与新文化史视线下的民国政治史钻研

在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等新视线与新法子的打击下,近几年来民国政治史钻研在很大水平上降服了传统政治史的各种弊病,在跨学科的根本上焕发了新的朝气。钻研者在引入社会史和新文化史的钻研视线后,起头注重到


国民党政权对政治文化构建的夸大,及其经由过程文化符号向公众贯注意识形态并巩固其统治正当性的用意。

3、阐述题

1.近代亚洲海疆比赛,为什么西方国度终极成功?(略)

2.前四史的方式、编排和气概

前四史即四史,别离是《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属于二十四正史中的前四部,是中国汗青上的史学巨著。《史记》纪传体通史《汉书》纪传体断代史《后汉书》纪传体史乘《三国志》纪传体国外史

《史记》  是中国汗青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传记五种情势.列传的一种,重要记诸侯之事.作者是西汉时代的司马迁.《史记》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大公元前91年,原本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那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很是敬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太史公”也只是表白谁的著作罢了.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著录这部书时,改为《太史公百三十篇》,后人则又简化成“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一般称为“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 “太史公”.“史记”原本是古代史乘的通称,从三国起头,“史记”由通称逐步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近人梁启超称颂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论中国粹术思惟变迁之大势》).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华文学史纲》) 《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代的汗青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首要史乘,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重要记叙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含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后汉书》南宋绍兴刊本《后汉书》是一部记录东汉


汗青的纪传体史乘,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书平分十纪、八十传记和八志(司马彪续作),记录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的195年汗青.

《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重要记录魏、蜀、吴三国鼎峙时代的纪传体国外史,具体记录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汗青,遭到后人推重.

3.“国民意识”的醒觉及其意义 (略)返回搜狐,检察更多

为您推荐